聚焦精准培训为教师赋能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时间:2022-05-30  阅读:次   |
42.9K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简称《强师计划》)明确了教师教育的近期与中长期目标,提出到2025年教师培训实现专业化、标准化。在第八条“深化精准培训改革”,明确教师培训应优化培训内容、打造高水平课程资源,建立完善自主选学机制和精准帮扶机制,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这些都是精准培训着力改革创新的内容。作为多年从事教师培训的实践者,研读《强师计划》深感其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改革意识和创新价值。为什么强调“深化精准培训改革”?《强师计划》的指向性、针对性非常明确。在“国培计划”10年实践的基础上,新时期如何提质增效再出发?2021年末,围绕“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织了16个省(市、区)大面积的培训质量调研。分析诊断基层反馈的问题,其中较为普遍的一条就是“培训项目精准实施有待提升”。根据各地回收调查问卷统计,无论一线校长教师还是教师进修机构的管理者、培训者,持此条意见的占到93%—97%。

  深入分析教师培训缺乏精准度存在六种现象:一是培训对象画像模糊,参训学员推荐、遴选的精准度缺失;二是培训需求分析泛化,供需对接与动态调整精准度缺失;三是培训目标界定失当,课程供给靶向聚焦精准度缺失;四是培训组织粗放,培训对象与内容及方式方法匹配精准度缺失;五是培训情境创设错位,学员主体参与合作互动共享精准度缺失;六是培训绩效转化应用衰减,学员返岗实践追踪指导精准度缺失。

  《强师计划》启动后,聚焦精准培训、落实提质增效无疑是培训“专业化、标准化”必须攻坚克难的问题。《强师计划》提出“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这无疑抓住了精准培训的关键。

  围绕精准培训,提出两点建议供践行者参考。

  一是“防止一个误区”:在目前教师培训“尚欠精准”的情况下,改革创新须试点先行,防止盲目铺摊子、低水平重复培训。特别是当前“双减”、防疫与课程标准、课程方案修订颁布等背景下,一线教师责任加重,任务与压力也骤增。调研中有些教师谈到:每天忙得好像是在“挤时间上课”,哪来时间备课、学习、进修与教研?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培训中“工学矛盾”的老问题与新挑战。

  二是“抓住一个着力点”:精准培训的旨归是为教师赋能,也就是真正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赋能,既是精准培训的核心内容,也是培训成效的关键验证。而赋予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我认为重在提高教师的专业学习力,正如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形成的共识:一个人的专业学习力决定了他的专业发展力。而要为教师提质赋能,重在赋能教师的专业学习力。

  教师专业学习力,作为教师职后培训绕不开、躲不过的核心概念与关键能力,值得有关院校和培训机构“教师的教师”高度重视、通力研究并在落实《强师计划》的过程中有所作为。首先,对于学习规律的认知与驾驭、学习科学的研究与运用,诸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性与探究性学习等原理的领悟和学以致用,也就是通过培训帮助教师内化为自身的专业学习力,又迁移到自己的课堂中生成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专业能力与育人本领。其次,从在职教师精准培训的方法论上,着力探求从师范生到合格教师“为师从教”专业性学习的规律与特性,诸如孔子所说的“教学相长”,体现教师亦教亦学的工作属性与成长路径;还有教师的“终身学习”,正如“人民教育家”于漪所说:“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她还提出“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师的基本功”,抓住教师基本功又与时俱进发力,不正是精准培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吗?最后,古代先哲的教育思想,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引导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学习,但在教师培训中为何偏偏忽略这些学习规律与方法呢?教师专业学习力不能强化提升,主动参与、合作分享、现场互动、情境迁移、内化习得、行为转化等专业能力的生成就难以实现。《强师计划》提出“建立完善自主选学机制和精准帮扶机制”,紧紧抓住“教师专业学习力”这一着力点,补培训短板、强内生动力,方能突破瓶颈、有效落实。

  2019年经合组织在TALIS报告里提到教师培训满意度的四个支点:一是聚焦专业发展需求,二是实践性学习方法,三是可持续的连贯活动,四是校本环境和同伴支持。我觉得,国际教师教育的前沿动态,也印证了我们推进教师精准培训应着重抓住哪些关键点来发力。

  (作者李 方系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组长,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