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以“双转”促“双创” 一粒牛黄“逆袭”背后的双创实践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时间:2023-02-13  阅读:次   |
42.9K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王昭 孟庆会)在日前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山东中医药大学“壹康牛宝——体外培育牛黄中药材产业化破局者”项目表现亮眼,以小组第一的成绩闯入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20强,为全国中医药院校夺得了本届大赛中唯一的一项金奖。

  2022年1月15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就开展了“金种子”项目遴选和培育工作,对创新团队重点科研项目进行全面摸排分析,并结合学校中医药学科专业特色,确定了“壹康牛宝——体外培育牛黄中药材产业化破局者”等重点培育项目。

  在近十个月的备赛中,学校不仅在项目亮点打造上组织专家进行多次指导和打磨,更围绕项目自身独具的市场价值,在推动项目由科研成果向落地转化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壹康牛宝’项目在省赛后产业化进程的扎实推进,是他们在国赛上成功的最大原因。”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李艳凤说。

  山东在省赛中即建立纠错机制,创新性地设置复活环节,弥补大赛评审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给比赛中“沧海遗珠”式的优秀项目再次展示的舞台。“壹康牛宝”项目便是复活的典型例子。

  该项目网评失利后,学校针对项目产业化进程不足的弱点,充分发挥在中医药行业中的资源优势,为项目对接鲁南制药、片仔癀等优质产业资源,促进项目中试生产、产学研合作顺利开展,推动项目从实验室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落地迈出关键一步,最终顺利冲出国赛网评,并在总决赛中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摘金,创造了本届大赛中山东高校在主赛道最好的成绩。

  “这样的赛制给了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也让团队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激发了团队的斗志,也让团队更加关注项目的弱点和不足,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项目,推动项目落地转化,真正做到了以赛促创、赛创结合。”山东教育服务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魏光祥说。

  作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仅有的三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山东中医药大学也积极转变办学理念、转化办学资源,以“双转”促“双创”,坚持在厚植双创教育土壤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双创教育“立地”“顶天”两件事。

  “一是抓牢教师、课程、实践三个双创教育关键点,‘立地’夯实双创教育教学改革基石;二是瞄准健康中国、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等国家和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领域,深化新医科平台建设,开展重大科研攻关和校地合作共建,‘顶天’架设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栋梁。”李艳凤说。

  通过改进教学改革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山东中医药大学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课程双创”师资队伍,建设了276门“中医药+”特色双创课程,建设了国内第一个面向健康产业创新创业的微专业。同时,强化科研反哺教学,将16个科研创新团队研究成果和近几年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集结成案例引入课堂,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与能力发展。

  此外,该校还面向专业创新、科研创新和创新创业实践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开展三阶段能力训练计划,通过中医药创新研究院等63个新医科创新平台,组建62个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创新团队,开展重大科研攻关和校地合作共建项目40余项。

  “壹康牛宝”项目便是其中名贵特色中药工程技术中心师生团队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之一。得益于学校实施的优秀本科生“进科研平台、进科研项目、进科研团队”计划,团队核心成员俞一冰、张国卉两位同学于2018年通过“三进计划”遴选加入王厚伟、徐凌川老师名贵特色中药材研究项目,根据仿生学原理,在体外牛胆汁中模拟天然牛黄病理条件下形成机制,历时四年,攻克体外培育牛黄生产中牛胆汁消耗量高、牛黄成型周期长等关键技术,提高了体外培育牛黄产能,满足社会对优质牛黄不断增长的需求。

  “该项目的成功既是中医药与现代生物技术创新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也是学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案例。”回顾自己的科研创新历程,俞一冰说,“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真正实现产业化应用,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走出一条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子,为促进民生健康贡献力量。”

  如今,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已有越来越多像俞一冰这样的大学生,进入科研平台参与教师科研创新项目和双创实践,在中医药这一古老的学科领域,酝酿着一场传统与现代、守正与创新的时代之变。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