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与业务部门协同推进“心育”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时间:2022-04-18  阅读:次   |
42.9K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强调政策引领、市区统筹和学校落实,不断加强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紧密合作,通过研制政策文件、设立委托专项、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多方协同等方式,有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注重顶层设计,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确保各区、学校心育工作落实到位。政策是确保工作方向正确,实现各项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保障。从区域层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将顶层设计的理念和要求充分体现在政策中,在政策制定方面注重刚性措施与弹性措施相结合,在指导落实方面强调规范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在具体实施层面强调专业性、应用性和普及性相结合。

  2014年,北京市教委下发《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修订)》,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系统梳理了中小学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实施途径,强调了各区及学校在实施过程中的组织与保障职责,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引领作用。继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7月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后,北京市教委于2021年10月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内容方面进一步具体化,特别突出了中小学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的刚性要求,为心育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此外,将心理素质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心理辅导室建设列入学校办学标准等举措,进一步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区及学校的深入推进。

  重视基础数据建设,为行政决策和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精细度高的工作,需要以科学、有序的方式推进。定期向各辖区和中小学收集基础性数据,既能动态把握心育工作的发展成效,又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和不足之处,从而使行政决策和教育实践有据可循。

  北京市非常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数据建设,在2009—2020年期间,每五年左右开展一次全市心育工作情况普查,全市95%以上的中小学参与其中。普查的内容包括心育课程与教材、经费保障与软硬件配备、心理辅导室建设与使用、危机干预与具体措施等方面,多次数据摸底及对比分析,全面、准确反映了北京市中小学心育工作的发展变化。

  除了心育工作普查外,2020年北京市教委协同市卫健委开展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筛查与干预工作。此项工作选取三个区作为试点,通过面向学生和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对需要特殊关注的学生进行跟进面谈,从而进一步评估其心理风险,以便及时给予干预或向专业机构转介。在此带动下,多个区组织实施了区级层面的心理测评工作,为全市中小学生心理评估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打造发展平台,不断提升心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心理教师是中小学心育工作的骨干,他们的专业能力与素养直接影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为心理教师打造发展平台,不仅能提升其教育教学和心理辅导的专业技能,而且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增强幸福感和使命感。

  目前,面向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培训资源比较丰富,根据2020年的普查结果,全市中小学心理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为人均每年44学时。在日常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基础上,北京市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专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品牌活动。如“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征集、评选和展示交流活动”已连续开展11年,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的《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视导制度》《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研员制度》等,为区域、校际的交流与研讨搭建了平台,为教研员和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空间。

  从2021年起,北京市启动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特色校”创建与评审工作,该工作是对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的延续和创新,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开展心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关注科研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推广。

  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协同与互动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重大。针对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的迫切需求,北京市教委通过委托专项的方式,组织一批优秀心理教师以自主管理和亲子沟通为主题,录制了一系列面向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心理课,利用电视及网络进行播放;在2020年和2021年寒暑假期间,每个周末组织开展面向全市家长的线上公益讲座,指导学生和家长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并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获得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在全市统筹带动下,多个区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站或者学生心理援助中心,利用社会资源汇集优质师资与专业人员,为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不仅如此,北京市教委与市卫健委通力合作,部署各辖区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研究与制订学校重大危机事件应对方案,在全面实施心理发展水平测评的基础上,调动卫生、医疗等部门参与到工作中,引入专业心理治疗与干预资源,为有需求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及时、顺畅地实施转介。

  (作者朱凌云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