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托起苍茫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12-02  阅读:次   |
42.9K

  我是一个笨拙又执着的人,只会靠文字和人建立关系,在缥缥缈缈的尘世,以为只有文字才能结下深缘。

  读小学时我家离学校很近,隔一片菜地就是小学班主任的办公室,她一声喊,我就甩开步子,冲过一条弄堂、半条河街、半条马路,到了学校。我在晦暗的光线中帮班主任出黑板报,帮数学老师在小黑板上抄题目。我对于文字的最初记忆就来自小学所在的街道——新建南路,鲁迅笔下的土谷祠、长庆寺就在这条街上。

  初中时我有个死党,隔壁班的,总和我一起走路上下学,在原是乱坟岗的白马畈和陆游的春波弄之间来来回回,我们无心留恋桥下的春波,只关心各自班级的大小八卦。有一天她忽然端颜说道,今天语文老师表扬你了。老师表扬你课文背得好,我们班没一个人背得出来。老师居然认得沉默的我!我开心极了。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我背的课文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从此我爱上了抄抄写写,尤喜自带韵律、情怀苍凉的文字。

  那晚,告别金老师,她送我到楼下,说还收藏着我的作文本,我一下子惊住。最深的缘总在时光里埋伏着。想起高中时的第一次大考,金老师狠狠表扬了我。临近退休她要求回到高一,站在起点反思一生教学,我是她的关门弟子,她总在课堂上点评我的作文,不掩激赏。后来她退休了,我毕业了,直到我回到母校教书,年底奉命慰问退休老师,才又见到了她。她正在撰写回忆录,还向我问询一个同学的手机号码,想求证对方的一篇作文,但那个同学的态度似是敷衍。就在这样想要说点儿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总觉得忘了什么的偶尔见面里,时光的脊背一耸一耸地摇过去了,突然就惊闻她去世的噩耗,于是想起最后一次的见面:她站在门口,反复叮咛我下次来之前先打电话给她,我应着,完全没看到室内的阴影淹没了她,热烈的阳光使她的脸显得苍白。回忆录、叮咛不都是告别吗?命运从来不吝啬暗示。唯一庆幸的是金老师送我的《弄堂人家》就在手边,她在人间未及道出的一切尽在其中,使得我们之间永无阻隔。

  多年以后,我在书店乱走,无意间瞥见和大学写作老师一模一样的名字署在长篇小说《台门》的封面上。百度搜索后得到确证,那正是大学教我写作的祝老师,文章中说他打算写到80岁,以台门为焦点,反映绍兴1905年至2005年的百年历史。我努力回想祝老师的容颜,只记得他高高的个子、清瘦的身材,有一天在课堂上铿锵地说:“我是第一次碰到写作这样好的学生!”他在课堂上一字不落地念了我刚写的作文。我在网上搜到了他的近照:细细的皱纹漾出涡状的笑纹,舒展的眉眼接得住世间的悲欢。小说家都是这样的吧,以清浅之眼看幽深之世。我也试图写过小说,算是对祝老师的遥呼和致意。

  教过我的语文老师们,让我看到生命最初的幻美:文字背后有一个无比深广的世界,如宇宙的蓝洞,如大海的瞳孔。我最终做了语文老师。我依然倾向于以文字相交。

  小颖是我教的第一届高中班的学生,个子矮小,相貌平常,理科拖垮了她,只有在文字里,她才获得自由,显得恣意。她以一篇写物散文荣获全国圣陶杯作文大赛一等奖。她后来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编导系,再后来成了绍兴首部原创动画片《少年师爷》的编剧。我总想起家长会那天,她母亲和我告别,向我无奈地絮叨,长长的喟叹一直回荡在教学楼。我猜,多年后的她应该吁出了这口气吧。

  第一次见到小怡,她语气急促,向我宣布她要参加作文比赛。她刚获得全国生物竞赛一等奖,还想在写作上大展身手。我鼓励她说,你就写竞赛生背后的故事吧,你喜欢植物,就从植物入手。她把平生所见的竞赛生糅合起来,并以彻底的情感投入激发这一座静默已久的火山,她还替主人公写了一封信,阳光和阴影交缠,少年向着光亮挣扎挺进。文章最终获奖,我为她高兴,不仅因为获奖,更因为她在文字中找到了生命的另一个出口。

  小雨今年假期又发来信息,要和同学来看我,我因为私事烦心,没见上面。小雨是个丢到人群不见影子的女孩,她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作文比赛。她想写钟,我就和她一起琢磨,吾辈见识有限,实在想不出离奇的钟,只好回到凡人身上,借钟写普通人感受到却说不清的那点东西。作文得奖后,她带给我一盒巧克力,浓甜之后,淡情悠长,直到此刻,我的眼前还会闪现她苦思的侧影,我和她站在教室的钟下,幻想那口简易的钟带给我们非凡的灵感。

  小凌今年初传来好消息,他获得全国冬奥会征文一等奖。小凌白晳清瘦,笑容淡雅如百合。他的征文我读了,自然流畅,和生活浑然无间,却又创造了另一个世界。他对我说,因了当年我的引带,他至今还赖在文字里,不走。

  多年前有文学社社员对我说:“老师,你讲文学时,就像一个发光体。”我赧然,我欣喜。只有美的事物才能激发美,美的文字、美的情感、美的灵魂使我平凡以至衰颓的面容显出一点生机和光泽。我是铁锈,文字擦拭我的身体和面庞,使我敢于直面苍凉的人世和清澈的湖泊。文字烛照,黑暗如镜,还有比这更好的世界吗?

  (作者范玲玲系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教师)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