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 以改革驱动创新 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12-01  阅读:次   |
42.9K

  近年来,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受到广泛关注。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立足校情,通过党建引领、组织变革、密切协作、立德树人、深化课改、文学教育六大途径,守正创新,有效提升了学校治理效能和育人质量。

  党建引领提升管理效能

  学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近年来,学校狠抓党建工作,党组织成为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建引领学校发展。学校党支部严格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健全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完善学校制度规范,努力构建与新时代教育改革相适应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在对涉及学校重大决策的各个环节全面加强政治领导,切实提升了学校管理效能。

  党建引领师生成长。学校党支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大力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并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定期开展履职承诺等方式,将学校党建与引导党员教职工奉献教育相结合,在学校中涌现出一大批师德师风高尚、教学水平精湛的党员教师,充分彰显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此外,学校还坚持开展党建带群团活动,领导班子带头上思政课,引领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党建引领有效,学校发展有道。我们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把党的二十大中关于教育的要求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党支部书记何锦山说。

  组织变革完善治理结构

  为建立健全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组织变革,进一步理顺了学校内部的权责关系,激发了办学活力。

  调整组织结构。学校尽可能地让学校资源流向教学一线,为师生成长赋能。学校撤销办公室,组建行政服务中心;合并政教处、团委(少先队),组建学生发展中心;撤销教务处,组建课程发展中心;撤销教科室,组建教师发展中心;撤销总务处,组建后勤服务中心;撤销保卫科,组建安全保障中心;合并校友联络组和宣传报道组,组建对外交流中心;改进和优化学校“处室主建,年段主管”的管理模式,构建起“递进垂直管理,中心立体服务”的扁平、高效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

  完善配套制度。为避免组织调整形式化,学校重新界定了各机构的责任、权力,完善相关配套管理制度。通过在校内进行广泛研讨,重新界定了学校各部门的权责分配,优化了议事规则和办事流程,推动学校管理更加科学、民主。如,明确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力,规定凡是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事务,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完善绩效评价与工资分配方案,保障教师评价的公正公平;完善学校职称评聘方案,并建立健全监督与申诉机制,充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等。

  三位一体健全协作机制

  党的二十大绘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也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提出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要求,这也正是惠安高级中学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工作。

  推动家校共建。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明确家委会成员的权益与职责,保障家委会对学校日常管理和重大事项的深入参与。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办好“千师访万家”与“校园开放日”等活动,积极拓宽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渠道,真正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无缝衔接,共同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完善校社协作。加强学校与所在社区、相关单位的合作交流,定期与社区、共建单位、家长沟通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举措及实施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开放教育资源和公共设施,拓展学校与家庭、社区的互动、沟通、合作空间。探索借助社会资源和力量,开展法治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到社会生活中,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中快乐成长。

  立德树人厚植成长沃土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我们始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变革成效的根本标准来抓,不断拓展德育途径,夯实德育过程,逐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学校校长刘卫平介绍。

  推进主体协同,实现全员育人。首先,发挥班主任德育主力军的重要作用,让班主任通过日常班级管理、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德育。其次,明确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特别是着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的作用。再其次,密切联系家长、社区工作人员,让他们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强化阶段衔接,实现全过程育人。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开展有侧重又相互衔接的德育活动。高一起始年段突出常规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高二年段突出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高三年段突出理想前途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

  拓展德育途径,实现全方位育人。除了常规的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学校还注重发挥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等多种途径,让德育无处不在。如,兴建校友芳名墙,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组织开展红色研学,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真正让德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

  深化课改打造高效课堂

  教育是为了培育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变革只有体现在课程中、落实到课堂上才有意义。所以,不断推进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式也是学校变革的重要一环。

  基于核心素养,做实课程建设。学校秉持“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载体”理念,一方面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取得显著成效。如今,学校已陆续开发了“行走惠安”等82门校本课程。为了充分发挥其效,学校不断加强对课程设置、班级编排、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统筹,大力推动选课走班教学,实现了高考改革与课程建设的“同频共振”,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

  基于小微科研,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学校没有盲目进行大换血,而是选择了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式进行改进。学校鼓励教师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类小微问题课题化,群策群力突破难题,然后在全校推广。这种应用导向的小微化教研,不仅推动各学科都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还锻造出一批科研型教师队伍。在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评审中,王培坚老师主持的课题“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研究”就经过层层筛选,顺利立项。此外,学校还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为教学插上“信息化”翅膀,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鲜活、高效。

  文学教育彰显办学特色

  2019年6月,《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改革目标包括到2022年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所以,坚持文学教育特色办学也是学校以变革求突破的一个重要抓手。

  实践中,学校通过“十个一”并举,逐渐形成了“文学教育见长,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一组科研课题,在特色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一套校本课程,在领略家乡独特文化魅力的同时让师生共成长;一个活动中心,在文学魅力召唤下师生乐聚其中;一条文学长廊,艺雕和墙报恰似涓流润物无声;一座文学专柜,让学生于博览群书中陶冶情操;一个网络平台,营造交流的无限空间;一届文学艺术节,展示师生文艺才华;一场创作比赛,“情系惠安”抒乡情;一份《扶摇》校报,闪现师生灵感火花;一本《轻飏》校刊,象牙塔下心游万仞。这一系列组合拳,让文学走进校园、渗透学科教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校园文学与师生同成长,引领学校向“高质量、有特色”的省级达标高中阔步迈进。

  新时代、新挑战,县域普通高中唯有抓住时代机遇不断变革,才能展翅高飞。未来,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将继续秉承“以师生发展为本,以未来需要育人”的办学理念,行走在教育改革的大路上,推动学校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努力让更多惠安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邓南新 黄俊峰 庄华观)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