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帮扶机制 激发县中教师活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12-01  阅读:次   |
42.9K

  为解决县中困境,云南省制定了《关于建立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积极探索教师“省管校用”的教育对口帮扶机制。《方案》明确,在省级事业编制总量内统筹500名事业编制,设立“省管校用”专项事业编制,用于支持帮扶学校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并补充教师。

  当前,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县中困境,这制约着县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毋庸讳言,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各地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决定了各地在教育改革进程中面临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不同。地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化改革的差别化探索,探索城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和持续发展的可行道路,这对振兴乡村教育、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机制通过创新帮扶方式,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推动县中与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去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县中的扶持力度。“省管校用”着力解决县中办学活力和教师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探索系统化、多样化教育对口帮扶新机制,推进县域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县中教师队伍。从某种程度上看,“省管校用”变人才的单位所有制为省域共享机制,强化省级政府的统筹功能,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以此化解传统的教师管理方式与县中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

  由此看来,省域范围内教师的合理流动将有助于教师深度交流协作,实现优秀教师资源在更大程度上的相对均衡,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差距。“省管校用”相比以往的“县管校聘”,除了地域上的跨度较大外,还在于学校用人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进言之,这种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能够凝聚全省优秀的师资力量为县中所用,提升县中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尽管对口帮扶具有周期性,但经过优化之后的师资力量能够持续发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性作用,促进县区的教育公平,营造良好的县中教育生态。

  诚然,教师对口帮扶需要靠政策保障,也要遵循人才流动的基本规律。对于县域而言,在“省管校用”模式下,教师从身份上不属于任何一所学校。“县”如何在“省管”和“校用”之间发挥积极作用,健全教师稳定补充和激励机制,从而让对口帮扶政策真正发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是需要深入而细致思考的。例如,受帮扶学校所在县可将“省管校用”改革同“县管校聘”改革结合起来,强化教师的主体地位,盘活教师队伍资源,充分发挥“省管校用”改革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本地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对于帮扶学校和受帮扶学校而言,要根据学校实际研究确定对口帮扶关系,明确帮扶目标和实施计划,并制定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等具体帮扶举措。

  对参与帮扶的教师而言,跨区位或跨学校层次的流动改变了他们的职业环境,这对其专业发展无疑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受帮扶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校工作和决策,从而提升教师群体发展的内驱力和职业幸福感。

  (作者陈武林系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