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劳动教育融进了校风改变了家风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7-18  阅读:次   |
42.9K

  采访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石外”)的劳动教育,缘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的多次推荐。顾先生曾数次到石外调研,他告诉记者,石外的劳动教育做得非常好,并表示如果记者写报道,愿意亲自写一篇评论。顾先生的评价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心和对石外的持续关注。采访后,记者深深感受到,几乎无所不在的劳动教育已经深深融进石外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融进了校风学风,并影响了学生家庭的家风;石外劳动教育特别扎实有效、深受欢迎的秘诀在于:学校主导,家校社协作。

  劳动课开设22年,实现了幼小初高衔接

  今年的母亲节,石外的孩子们用自己在学校植物园种植的芦荟,制作了芦荟胶,回家送给妈妈。自己劳动种植、自己动手制作,劳动成果送到妈妈手中。类似这样围绕“劳动”产生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故事,几乎在石外每个学生身上都发生过。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而此前,石外的劳动课已经开设了22年。从2001年开始,石外就开始设计“五育并举”校本课程,陆续开设了科学种植、机械加工、烹饪、航模科技、通用技术、电子控制、木工等劳动实践必修课程,并探索在课堂教学、德育、校园活动、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五大领域贯穿劳动教育,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15年一贯制衔接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石外花了很大力气抓劳动教育,在加强课程建设的同时,还投资建设种植、木工、烹饪等劳动实践课程场所,并将劳动课列入每周课表,要求校内劳动课程师生全员参与。

  石外的校内劳动课程主要针对学生劳动技能偏弱的现状,注重与学生生活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从基本劳动技能如整理书包、擦楼梯、摆桌椅和擦玻璃等开始。通过设计劳动课程“四环节”教学模式,实行劳动教育全覆盖,确保全体学生人人都劳动、事事有标准、件件有评价。

  通过22年的实践积累,石外形成了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一贯制的劳动教育衔接体系,不仅课程贯通设计,实践活动也贯通安排:

  幼儿园阶段开设了木工课、烹饪课。让幼儿感受各种劳动职业,亲身体验、尝试、操作、感受劳动。木工课从最基础的认、钉、切、锤入手,烹饪课让孩子们学会洗菜、择菜、做沙拉和小凉菜等;

  小学阶段开设了6项劳动专项课程:种植课、机器人科学课、木工课、烹饪课、缝纫课、机械加工课;

  初中阶段开设了面点课、花卉种植课、人工智能课、机器人课、航模及无人机课、社会实践课;

  高中阶段开设了现代农业技术课、中华传统面点课、家常菜肴课、木工课、通用技术课、3D打印技术课、激光雕刻技术课、数控加工技术课、“阳光小讲台”志愿支教劳动课。

  石外注重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连,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了协作育人机制。学生在校学到的劳动技能,回家得到更多练习和成果展示机会。教初中学生做馒头的李洁辉老师说:“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教孩子们做馒头,更是让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家的味道。”

  劳动课与家庭劳动实践互补,为学生全面发展添翼

  每周开一节劳动课,确实解决了劳动教育被忽视、“有时间就上没时间就让”的问题,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一节课的时间,全校数千学生,个性化教学怎么落实?学生动手劳动的时间怎么保证?劳动的效果怎么检验?石外的办法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校社协作。

  石外集团党委书记强新志认为:如果失去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配合,学校教育就如同失去了左膀右臂。

  除了学校设置的各类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实践专项课程,石外从2001年起就在幼小初高不同学段设置了“我的家庭我担当”系列主题活动。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设置了不同的家庭劳动实践活动项目:

  在幼儿园、小学开展“我的事情我来做”主题活动,幼儿在家要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刷牙、自己系鞋带等;小学生在家要主动擦桌子、扫地、洗碗、收拾个人物品、整理自己的房间。

  在初中设计了“家庭事务我担当”主题活动,学生要帮助家里买菜、做饭、收拾房间等。

  高中开展“家庭活动我设计”主题活动,学生除了日常家务劳动还要尝试进行家庭财务计划、外出活动等家庭事务的参与和设计,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家庭担当意识。

  在“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石外抓住机会,利用节假日与家庭共同开展劳动教育。各年级组织开展“家庭劳动大比拼”活动,学生将在学校学会的烹饪、木工、简易家电维修的劳动技能用在家庭生活中,与家长一起缝补、烙饼、蒸馒头、炒菜、擀面条、修家具,家庭氛围更加和谐,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成为石外家长开放日最有特色也最热闹的环节,家长品尝孩子们亲手做出的食物、观摩孩子们的种植园、把玩孩子们亲手制作的作品。八年级一位家长激动得要流眼泪:“第一次吃到孩子亲手给我烙的饼,觉得特别幸福……”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裴红霞告诉记者,劳动教育不仅是劳动技能的教育,也是融入了知识、品德、体魄、审美和欣赏的教育,在劳动的背后,是“五育并举”的教育。七年级常泽远家长说:“学校设计的家庭劳动作业,让我感受到了学校对孩子的全面培养。”在石外,学生家长既是劳动教育的参与者、支持者、指导者,也是评价者、受益者。亲眼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转变,家长对学校的劳动教育特别支持。

  最受欢迎劳动课融进了校风,带动了家风

  确实很难想象,在石外这样一所在当地教学质量很高的学校,劳动课居然最受学生欢迎。今天,劳动教育已经成为石外最鲜明的特色,融进了校风和学风。

  老师们发现,经受一段时间劳动教育之后的学生更自律,更勤奋努力学习了;家长们反映,孩子回家后主动分担家务劳动了,越来越懂事了,知道心疼父母的辛苦了。

  劳动教育改变着学生,也改变着学生的家庭。有名高中生家里常常吃泡面,在学校学会做油泼面后,回家给父母做,从此家里人再也不爱吃泡面了。参加学校组织的体验父母辛劳“每日当家”劳动教育活动后,八年级学生张子昕写了一首词《沁园春·赞劳动》,描述自己买菜做饭的情形:“……望窗户内外,晶光闪闪,餐桌之上,香气飘飘……超市内,精挑细选,食材新鲜……看购烹洗扫,样样精通,多艺少年,石外教导。”

  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学到了技能,也淬炼着品格。高中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但劳动教育一点儿没耽误。这里的高中学生在学习完家常菜肴必修课后,至少得会炒16种菜。创办于2006年的“阳光小讲台”活动是专门为高中学生创设的一项劳动教育活动,学生必须全员参与,定期到山区中小学校开展支教服务。学校与石家庄市赞皇、平山等6个山区县的12所中小学建立了“城乡校际结对精准帮扶共同体”,通过开展“阳光小讲台”活动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家长不仅全力支持孩子“进山吃苦”,还各尽所能提供支持,与学校形成合力,鼓励孩子与山区学生同吃、同住、同锻炼,在送教的同时受教。

  22年的实践,形成了石外具有劳动教育特色的校风学风,创造了石外特有的劳动教育经验:基于学校15年一贯制办学模式,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设置不同教育方案和劳动内容,确保劳动教育15年衔接不间断;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协作,让学生全员参与,人人动手,人人制作。

  劳动教育在石外学生的精神品格、行为习惯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学校的劳动课,比如做面点、烹饪、手工、木工等,对学生走出校门后的生活产生了直接帮助,他们学会了自己动手创造生活,不少高中学生毕业后还一直延续着到贫困山区帮扶的传统。

  劳动教育也带来了学生家庭和家风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责任心。学校鼓励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劳动,家庭氛围浓厚了、亲子关系改善了。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