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陆港第一小学 “新丝路”校本课程助力内涵式特色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6-22  阅读:次   |
42.9K

  陕西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新丝绸之路的必经城市。在这座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中,有一所学校,结合丝路文化背景和资源背景,潜心设计与研发,构建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统整的“新丝路”课程体系,这所学校就是西安国际陆港第一小学(以下简称“陆港一小”)。

  落实课改理念

  彰显办学特色

  地处西安国际陆港核心区的陆港一小是西安国际港务区创办的自建公办小学,现有24个教学班,69名教工中有硕士学历17人、本科学历52人、省市级能手12人。在优良的师资力量与教学研究人才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优质教学基地”“陕西省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学校”等称号。

  陆港一小的出色表现,得益于紧紧围绕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要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西安市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这些方针政策给予学校重要的启发。以“丝路文化”为标签的陆港一小“新丝路”课程体系应运而生。

  “新丝路”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区域文化特色和陆港一小的全新课程哲学——以“聚丝成绸”的智慧办校育人,以素养汇聚学生成长之丝,以学生成长汇聚学校发展之丝,以课程铺就学生成长与学校发展之路。

  厚植学校文化

  统整学校课程

  作为西安市首批支持建设的“新优质学校”,陆港一小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于2021年1月启动学校课程体系整体规划设计和特色精品校本课程建设,以“志存高远,交变通久”为核心价值观,秉持志向立德、文化树人的育人思想,立足陆港,放眼世界,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为课程愿景,以“有健康体魄、有理性思维、有知识能力、有兴趣潜力、有交往自信、有责任担当”为课程目标,历经6个月开发完成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统整的“新丝路”课程体系。该体系注重传承丝路文化、融入国际元素,充分挖掘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和商贸资源。

  “丝路童诗”是陆港一小基于“新丝路”课程体系的理念开发设计的精品特色校本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我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典儿童诗作品,采用诵诗、写诗、书诗、画诗、唱诗、演诗等多种学习方式,设计了日读、周演、月赏、期赛、年节等多种活动形式,是涉及语文、音乐、书法、美术等多门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校本课程。

  按照学科课程群、跨学科课程群两种结构,陆港一小逐门开发具有“丝路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语文“丝路剧苑”、数学“丝路博智”、英语“丝路之声CEA”等9个学科校本课程群均已落地实施,助力学生在“新丝路”课程所铺就的素养之路上茁壮成长。

  “新丝路”课程,是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所开发的校本特色课程,指向阅读、思维、科技、艺术、健康等学习领域,重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课程的落地,有力滋养了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发芽与开花,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好课堂”

  教育提质增效

  “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始终是我们不变的目标追求。”陆港一小教师团队不断学习、实践、探索。“好课堂”的内涵在陆港一小被重新定义。

  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走好教育提质增效之路,陆港一小依托课后服务构建了作业辅导与社团活动协同落实的良好局面。

  创建课后服务乐园,打造“新丝路”课程群。学校充分考虑学生对体育艺术类特色课程的渴求,开设了体育、艺术、科技、德育、心理、思维等课程群。丰富的课后乐园“新丝路”深度落实素质教育,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加强德育学科建设,落实课程育人目标。陆港一小加强德育学科建设,通过班队会、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及丰富的文化节活动,把课程育人落实到位。此外,学校还依据地理条件,鼓励学生走进奥体中心、敬老院、国际港务区税务部门等第三课堂现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以“新丝路”为特色,以“好课堂”为内涵,深入学习、研究和践行国家教育教学要求,落实新课程理念,陆港一小建构了优质的育人生态、适宜的学习生态、愉悦的生长生态,绘制了教与学在合作中相互促进的美好图景。(费旭明 杨鲜丽)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