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团队,青年教师“璞玉”变“美玉”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6-20  阅读:次   |
42.9K

  我园在编教师29人,35岁以下教师15人,占51.27%,其中“90后”教师占53%。这些青年教师思维活跃,但容易眼高手低不切实际;他们个性鲜明,但合作能力不强;他们各有特长,但不知道如何在教育一线大展身手。面对这些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我们不断摸索,希望找到让他们从“璞玉”变成“美玉”的有效路径。

  组建团队,让青年教师在合作中成熟

  连续两年,我们招聘的应届毕业生都非常有灵气、会创新、有想法,瞬间得到老教师的认可。然而,由于这些青年教师缺乏实战经验,习惯用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很多时候根本无法应对实际问题。当老教师给予指正时,青年教师一方面质疑,一方面不明白,更多的是不情不愿地去落实。这样,缺乏思考的“拨一拨动一动”,抹杀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为此,我们组建了团队,希望在老教师的带领下挖掘青年教师的潜力,形成资源互补态势,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青年教师学会悦纳他人,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案例:“乘风破浪魔鬼训练营”

  陈欣仪是2019届毕业生,以优异的实习成绩被我园录用。甜美的笑容,灵动的教态,让她顺利入围区“新蕾杯”的角逐。然而角逐并不容易,两个月内要准备好4场集体学习活动以备“四选一”抽选,再加上信息技术的难题,她即刻打了退堂鼓。于是,在完全认同困难、形成共鸣的基础上,我们向欣仪展示了为她组建的团队——“乘风破浪魔鬼训练营”。其中有区级骨干两名,有艺术、语言领域优势明显的教师,有信息主管……集全园之骨干于一体的团队,让欣仪即刻舒展了眉头。接下来的日子,真的就是“魔鬼训练营”。

  我们和欣仪一起选材料,精设计,一起做原创,每天经历头脑风暴、深夜研讨连轴转的模式。因为是原创活动,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着“理想美好,现实骨感”的挫败感。每次试教,欣仪都是抱着激情而来,带着无奈而去。于是,我们让资深教师试教,让欣仪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没有人是天生的好老师,每一位好老师都是精雕细琢,都是努力实践出来的。

  每当我们真正突破一个难点,解决一个问题,创新一个课件时,整个团队都欢呼雀跃。这是一个艰难但又极有意义的阶段,我们共同陪伴着欣仪,迈过一道又一道坎儿,让她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也让她打心眼里认可了老教师的经验、能力和魅力。比赛下来,欣仪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整个人也沉稳了不少。

  项目管理,新老教师相互汲取能量

  有青年教师的团队总是嘻嘻哈哈,笑声不断,他们总能带给老教师无限的惊喜。比如,老教师惋惜“这么好的讲座视频,微信传不了,邮箱传太慢”。不到五分钟,青年教师直接将视频的地址变成二维码搞定了。又比如,老教师辛苦拍摄的短视频单调、颜色暗淡,公众号编辑多次退回,青年教师埋头一刻钟,结果就让人眼前一亮,“吸睛率”瞬间提升。青年教师还会在平板上绘画,快速完成家长问卷……他们的技能让老教师跃跃欲试,“快教教我”!

  青年教师社会适应性强,他们给整个团队带来了冲击力,让老教师看到了危机,也让新教师看到了专业突破与发展的前景。为了让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形成互补,我们实施了项目管理,希望老教师承担的项目中能融入新鲜元素,也希望新教师的个性能够充分彰显。

  案例:普陀杯评优

  在“普陀杯”评优项目组中,核心成员是大教研组长曹昱老师,我们还配置了信息组的王颖聪老师。王老师是位青年教师,是信息化高手,但性格孤僻。如何让他更快地融入团队,更有效地支持教师教学需求呢?在反复研讨过程中,我们突发奇想,共同设计课件。王老师在走进课堂、走进教学的过程中,将他对信息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充分彰显了出来,真正让信息技术渗透到了教育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王老师的专业激情被点燃了,整个人开朗、自信了许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曹老师也受益良多,王老师的许多想法与做法都让她耳目一新,她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更深入了,对新技术也开始充满好奇与热情。

  雁阵发展,引导青年教师适应集体

  青年教师有鲜明的个性,但合作能力不强,无法很快适应集体,这也是幼儿园在管理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上海学前教育由资源供给转向内涵发展。从角色游戏到自主游戏,从室内游戏到户外游戏,从教师发起的游戏到幼儿发起的游戏,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更新,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获得专业成长。

  《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在“保教管理”领域中提出,根据不同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有效开展分层、分类教研活动。如同幼儿的发展是有“花期”的,我们也给予不同层面的教师适应的时间与选择的权利。

  针对青年教师个性鲜明但合作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专门“定制”了适合他们的“雁阵发展”策略,让青年教师感受团队文化,逐步适应集体合作。

  案例:“户外自主游戏”大练兵

  在探索“户外自主游戏”实施策略时,我们将教师自然分成四个层面。第一层面:研究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主动参与到项目研究中,承担主要研究任务的教师。第二层面:实践者——共同“尝蟹”的人,不太理解,但愿意配合研究,参与实践的教师。第三层面:思考者——“参与讨论如何吃蟹”的人,愿意了解、学习,但尚未有把握立刻投入实践的教师。第四层面:旁观者——“久闻蟹香”的人,理念并未趋同,处于观望中的教师。

  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我们组建了实践团队与学习团队。两个团队打破教龄、经验的界限,根据教师的领悟力、研究力、创新力、实践力进行分组。实践团队坚持每周一次的实践研讨,逐渐突破,学习团队坚持轮流观摩,感受氛围。

  经过一个月时间,在“以点带面”的影响下,所有教师都在静静地发生改变。“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职业认同感,愿意开展更多的尝试。共同“尝蟹”的人,感受到了实践的乐趣,愿意主动反思,参与研究。“参与讨论如何吃蟹”的人,已经有足够的信心开始组织与实施户外游戏,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观察与识别能力,也积累了初步的游戏组织与实施经验。“久闻蟹香”的人,由观望走向认同与欣赏,开始逐步参与进来。

  如今,“户外自主游戏”已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孩子们沉浸在欢乐中,自由、自主、自信、创新。教师们也同样感受到了成长的幸福,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优化、完善。

  (作者赵颖系上海市普陀区满天星幼儿园园长)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