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南实验小学“和美教育”让花朵开遍学生童年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6-16  阅读:次   |
42.9K

  这里的学生,人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福建省首批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福建省首批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等称号,多次接待全省各地校长参观学习。它只是一所位于镇上的小学——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南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城南实小”)。

  “和美教育”的五重维度

  所谓“和美”,源自《论语》中的名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由“和”达“美”,需要“各美其美”,也要“美美与共”。城南实小的“和美教育”,在儒家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融合了新时代的“和谐文化”。对于“和美教育”的解读,学校也确立了5个不同的维度:环境和谐,意味着和在自然、美在优雅;管理和谐,意味着和衷共济、成人达己;教学和谐,意味着和颜悦教、精进求美;教师和谐,意味着正心至和、美人美己;学生和谐,意味着和乐善思、美言美行。5个维度,覆盖了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于是,“和美文化”的花朵就这样开遍了城南实小的每一个角落。

  在城南实小,一楼一文化,有和风楼的国学文化、和雅楼的校史文化、和颂楼的闽南文化、和兴楼的惠安风情。在城南实小,一隅一情怀,楼梯和走廊设立了以《三字经》等为主题的经典长廊,对安全文化、责任文化、道德文化等的宣传有秩序地分布在校园的角角落落。在“和美文化”之下,城南实小建设了“一个核心、两个系统、三个维度、四个抓手”的品质发展系统:“一个核心”,指以“和美文化”为核心;“两个系统”,指以校园环境、师生行为等为主的外显系统和以课程、教学氛围等为主的内在系统,成为表里共生的和谐共同体;“三个维度”,指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维度、学科教学活动维度、综合实践活动维度的构建;“四个抓手”,指实施“和洽管理”、营造“和煦德育”、塑造“和雅教师”、培养“和乐少年”。

  “和润课程”的多彩成果

  “和润课程”,“和而不同,润物无声”。对标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学校开发了“和润课程”系统——在上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校本课程。深耕多年的“国学经典”诵读项目让城南实小成为惠安县“一校一特色”示范校,这背后,是一至六年级分层校本课程的研发和阶梯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声情并茂“吟”经典、妙手丹青“绘”经典、轻歌曼舞“演”经典、亲子共读“传”经典等多彩阅读活动的开展。2019年,城南实小获评泉州市“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泉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同年,城南实小啦啦操队保持了前几年的成绩,再次获泉州市青少年校园啦啦操联赛小学组团体一等奖,而这主要归功于学校启动的“城南实验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程”。每天早晨和傍晚,慢跑、快走、打球的师生就是城南实小亮丽的风景线;每天的课间操活动时间,孩子们跳着自编的韵律操,享受阳光、享受运动、享受健康、享受快乐。

  此外,学校还有街舞课、音乐鉴赏课、心理拓展课、南音等59门社团课程,社团课程的开展依托“双减”“五项管理”“课后服务”等政策,基于“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多样的社团活动和多彩的课后服务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也被评为“惠安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项目基地校”。

  “和雅教师”的多种表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城南实小的“和雅教师”,不仅气质高雅,而且学识博雅,这源自“书香校园读书工程”——主题阅读、读书沙龙、南黉讲坛……多种灵动方式下的师师共读,让教师们在忙碌之余得到灵魂的滋养。城南实小的“和雅教师”,不仅气度不凡,而且温文尔雅,这源自“请进来、走出去”的平台搭建——除了专家入校、名师引领,学校还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开展“青蓝工程”,通过师徒帮带、相互学习、互相观摩和共同研究等方式,精教研、专领域、促成长,教师团队已然成为不断精进的学习共同体。城南实小的“和雅教师”,不仅谈吐文雅,而且举止优雅,这源自学校以“建构多维校本研修,打造和雅教师团队”为题的省级教改项目引领的科研活力——根据校情及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学校组织各类教研活动,针对性确定课题进行“真研究”,深入推进“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课程改革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活动策划,致力增强活动的实效性,拓展教科研内容,力求从单一的上课延伸为教师业务成长培养。近年来,全校先后有11个课题在省级立项,7个课题在市级立项,22个课题在县级立项。目前,全校有高级教师13人,福建省学科带头人1人,泉州市级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4人,惠安县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9人。

  学校如斯,和美无言。“城南真正的成就,并非林林总总的奖项与荣誉,而是在天地间站成‘人’字的每一名城南学子。”城南人的话,道出了学校“崛起”的重要动力,也道出了这所小学让“和美文化”的花朵开遍学生童年的真正原因。(庄汉斌 王敏红)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