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金山中学 基于“校园农场”的劳动教育实践与探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5-07  阅读:次   |
42.9K

  农场里,地瓜叶忘记翻藤了,长势旺盛令人手忙脚乱,大丝瓜卡在学校的围墙缝里摘不下来了,豆苗上出现了七星瓢虫,地里的蚯蚓又大又肥,原来秋葵是尾巴朝上生长的,原来种四季豆还要搭竹架子……开垦、播种、培育、收获,学生们在校园农场体验着农趣。

  这个农场,就是福州金山中学为学生创设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金中阳光农场”,成立于2018年5月22日,是学生快乐的第二课堂。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劳动是社会人不可豁免的职责,劳动可以培养身心两全的人……只有在劳动中人的身心才能得到锻炼并且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福州金山中学秉持“为学生健美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理念,经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的“134”劳动教育模式。

  “一特色”:

  让劳动教育接地气

  近年,学校积极探索“特色农场进校园”劳动教育实践,在寸土寸金的福州城区,充分利用学校食堂与学生宿舍楼之间的空地进行改造提升,开辟了一个可以供学生劳作的小型农场。农场占地面积550平方米,设有蔬菜区、瓜果区、菌菇培植区、花卉区和生态鱼池。学校在农场内设置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等标语,开辟了农场宣传栏,用于展示学生劳动过程中的点滴事迹。“校园农场”实行农场值周制,每周安排一个班级参与农场的生产劳动,包括耕地播种、浇水施肥、捉虫除草、采摘收获等,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学校成立学生种植社,社团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承担农场果蔬种子购买、肥料选购、劳动设施维护等任务,并在校园劳动周和每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展劳动成果展示活动;学校还不定期邀请福建农林大学专家到校科学指导果蔬种植、菌菇培植等,培养学生对种植和栽培的兴趣。学生在真实的劳动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生态中体验学习,淬炼劳动意识,打磨劳动技能,感受劳作带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三路径”:

  让劳动教育出真知

  学校注重劳动教育的多元课程开发、学科融合、过程评价,让“三全”育人、全面发展的理念贯穿课程体系建设。学校通过综合实践课、劳动课、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主题班团队会等,开发了“农场”专题课程,引导学生体验农耕文化、感知节气气候特征、了解农作物生长变化周期、研究土壤特质等。学校加强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相融合,让学生走进“阳光农场”,开设“古诗中的农场”“农场的成本与产出”“农民与土地”“菌菇孢子印制作”“植物生长与化学反应”“气候与农场”“手绘农场”等劳动教育融合课程,促进学生劳动素养提升,进而擦亮学生的生命底色。学校将劳动实践过程性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作为学生“德育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条件;每年开展“劳动之星”“勤劳奉献”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

  “四常态”:

  让劳动教育促成长

  学校重视劳动实践教育,积极探索,逐步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协调推进的“全劳动”教育模式。学校倡导“自己的家,自己管理、自己整理、自己布置”的班级劳动教育。每学期开展示范教室、文明宿舍评比,班级(宿舍)布置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集体荣誉感;学校推行校园劳动教育,将校园公共区域划分模块分配到班级,进行卫生打扫、绿地养护、书籍整理、实验设备清理等。学校注重家庭劳动教育,结合福州民俗节日“拗九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寒暑假开展“当家一周”活动,学生全程参与买菜、洗衣、做饭、洗碗、拖地等家务劳动,体验父母的辛劳,并做好劳动记录,最后由父母做出劳动成果评价;学校开展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文明劝导、尊老敬老、义务写春联、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学生寒暑假走进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实践活动,做到“有过程记录、有过程图片、有社区单位评价、有盖章证明”,将服务成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学校在践行“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充分把握劳动教育“做加法”的重要时机,基于“校园农场”,积极推进多元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2021年10月,学校“基于校园农场的劳动教育实践与探索”案例入选福建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学校“阳光农场”被评为福建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项目。

  (俞勇 林强 冯学武 郑景梅)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