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引领课堂 设计助力乡村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4-27  阅读:次   |
42.9K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坚持“立德树人、崇真尚美”的办学理念,近5年来,以思政为引领推动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与改革。2020年立项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地区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成果为改革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通过不断的探索,构建了“党建+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模式,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教学内容,突出思政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聚焦课堂加强内涵建设,培养推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设计类人才。

  “党建+课程思政”

  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将思想政治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吉首大学美术学院融合设计类专业特色,开展特色党建工作,形成了“党建+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模式。2017年开始推进课程思政改革,重新修订设计类三个本科专业(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大纲,目前已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改革成效。大量教师在慕课、学银在线、雨课堂等线上学习平台进行课程思政信息化的建设。实践课程拓宽教学资源,选择全国拥有虚拟现实体验的博物馆作为考察对象,借助数字博物馆的VR技术,增强现场体验感,提升学生对考察对象的理解。线上提升思政技能,线下夯实教学基础,实现了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全覆盖。

  党建与教学结合,开展“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海报设计和“中国红——国家品牌·民族复兴”“设计发展·中国力量”等主题设计,实现了党建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课堂的延伸。2020年,教师党员通过网络平台带领学生创作战疫作品326幅,12幅作品被选用于省级平台抗疫宣传。近3年,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国赛铜奖三次、省赛一等奖两次的好成绩。

  “党建+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模式,将“课程思政”真正落到实处,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实践创作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养成团结协作和敬业奉献精神,引导师生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教学+红色资源”

  聚焦课堂内涵建设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优质教育资源,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职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大湘西地区作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孕育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大湘西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贺龙故居和纪念馆、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红军长征通道会议旧址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在推动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聚焦课程内涵建设,将地方红色资源引入课堂,融入学生的素质教育。利用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结合专业特点提炼红色文化符号,创作出一批优秀的红色文创产品、红色IP形象、红色场馆设计作品。在设计方案的不断调整中,学生深化了对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理解与熏陶。2020年开始,美术学院与张家界市博物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合作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合作过程中,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两馆红色资源优势,校馆共同探讨项目式学习活动,包括项目内容、时间安排、项目设置目标等,并将其纳入课程实践活动,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根据红色文创开发项目协议,博物馆、纪念馆提供图片、影像等素材,数字媒体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师生共同进行产品的开发。产品设计稿件完成后双方审议研究,选定部分优秀稿件生产制作并投入市场。近两年,师生共创作红色主题设计作品219件,其中“马桑树儿搭灯台”红色文创产品荣获湖南省博物馆文创设计优秀奖。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了地方红色文化、专业技能、思政教育三者的联动,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完善了教育教学体系。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效传播了地方红色文化,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产教融合”

  设计助力乡村振兴

  《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与具体目标。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提出为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思想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指路明灯,美术学院将扎实的专业技能与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度推进产教融合。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设计类学生实践能力提出的要求,按照“开放、协同、共享”的理念,以思政为引领,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从体系、机制、资源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设计类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设计类专业加强校地合作,联合“政产学研”各主体,目前建成12个具有代表性的实践基地、3个省级创新实践平台。学院依托平台与资源优势,专业、技能、人才特点,师生组成实践队与项目组,深入武陵山各农业合作社及少数民族村寨,挖掘当地的“自然之美、民俗之美”,扎实开展“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特色农产品品牌设计”等专项工作,以设计之美赋能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

  作为区域创新与发展的主体,吉首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类专业涉及武陵山片区文化传承、区域生态、农副产品、旅游形象、景观塑造、美丽乡村视觉提升等乡村振兴项目。近5年,师生团队共同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完成设计项目500余项,学生累计参与人数800余人,如“湘西民族文化博物馆设计”“墨戎苗寨规划设计”“张家界大湘西记忆博物馆设计”等多个项目。2018年为“湘西十八洞”美丽乡村创作作品,受到湖南省表彰。近5年来,通过思政引领,学生培育了高尚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理想。吉首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类专业40%的毕业生扎根武陵山片区,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获得了思政教育的实践素材,形成了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吉大模板”。(赵忠鼎 王浓章 李婷婷 张友福)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