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与汲取:北京冬奥的教育启示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4-26  阅读:次   |
42.9K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启了我们党新的百年征程。它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奥运遗产,也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载体。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冬奥组委的坚强领导下,遵循“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北京市大中小学校自觉践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全力以赴贡献服务冬奥盛会,向世界展示了首都师生的崭新形象,彰显了新时代青少年儿童的良好风貌。

  北京教育的冬奥贡献

  在冬奥筹办过程中,北京市大中小学校发挥独特优势,统筹调配资源,汇集多方力量,优质高效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演出、餐饮服务、观众组织等服务保障工作,为北京冬奥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挥政治优势,打造冬奥服务主力军。牢牢扛起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的政治责任,动员激励广大师生踊跃参与和服务北京冬奥,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充分展现了首都教育的政治担当。此次北京冬奥开闭幕式4场仪式的演员有4049人来自北京市大中小学校,占总人数的70%,其中,大学生2959人、中小学生1090人(含残疾人学生演员89人),各学校委派436名领队参与了学生演员的管理和服务。而冬奥会开幕式上,学生演员占全体参演人数的90%。开闭幕式上学生们用精彩的表演,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张艺谋导演评价北京大中小学生为“主力军”,“冬奥会开闭幕4个仪式全靠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冬奥会的成功”。

  发挥人才优势,绘就文化自信新图景。北京高校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奥要求,加强研究攻关,积极主动服务,为举办一场无与伦比的开闭幕式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清华大学牵头设计了冬奥火炬台,将东方审美融入主火炬。北京交通大学经过反复试验,推动火炬台调整为“悬挂+支架”方式。北京理工大学将“元宇宙”全仿真技术应用到活动彩排中,精准定位每一位演员的位置、动作、步伐速度。北京电影学院应用实时捕捉、交互呈现等多项技术,让演员脚下出现“如影随形”的浪漫效果。北京服装学院设计主题为“中国风采”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服饰,彰显了中国气派。首都参演师生化身文化使者,用精彩的技艺表演,生动展现中国风采。39名来自教育系统的编导承担了重要的创意编排任务,精心设计开闭幕式,让中国式浪漫和中国式美学惊艳全世界。

  发挥育人优势,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冬奥筹办极大推动了北京教育系统冰雪运动的发展和人才储备。首都体育学院成立了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打造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研究推广的“国家队”。2017年至今,北京市中小学校持续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系列推广普及活动,让冰雪运动扎根校园、融入课程,已覆盖全市16个区50余万人次。中小学生通过各类冰雪课程活动上冰上雪已达约210万人次,全市建设了2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20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均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北京冬奥留下的宝贵财富

  此次冬奥的成功举办,为首都师生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为推进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进一步提升了重大活动保障能力。多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在此次冬奥筹办过程中,市、区教育部门坚持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服务冬奥筹办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成立冬奥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各大中小学校建立起校内指挥保障体系,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以开闭幕式工作为例,参演学校建立了两套工作体系,一是排演工作体系,在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指挥统筹下开展工作。各高校成立临时党团组织,靠前指挥,负责场馆师生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动员,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指挥保障工作体系,负责做好参训师生在校期间的后勤保障、生活服务、教学管理、疫情防控等工作。两套体系相互支持、互为补充,为圆满完成冬奥任务提供了根本保障。

  进一步推动了实践育人深化创新。服务保障冬奥既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得历史契机。工作中始终坚持冬奥服务与立德树人相统一、相协调、相融合,通过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首都参演高校座谈会”“我的冬奥故事宣讲会”等形式丰富的活动,讲述师生参与冬奥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参与冬奥、奉献冬奥的激情;通过组织“一起向未来”快闪和签名活动,表达学生参与冬奥的美好祝福;通过组织“圆梦·鸟巢”活动为所有参演师生拍摄定妆照,留下美好的冬奥记录。各区教委也着力开展各类思想教育活动,通过征集文字、图片、小视频等形式开展“我与冬奥”“助力冬奥,你我同行”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拿起纸笔,见字如面”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参与、体验冬奥会,将冬奥服务保障中激发出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矢志报国的强大动力,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进一步凝聚了深化素质教育共识。“双奥之城”闪耀世界,北京冬奥会留给首都师生最大的财富是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以体育人”“无体育不教育”和“快乐体育”理念的认识与思考,“五育并举”“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伴随着冬奥筹办,市、区教育部门积极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定有序稳妥推进“双减”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包括体育和美育在内的素质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构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进一步探索了闭环管理防疫模式。此次冬奥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举办的一届冬奥会,中国政府克服了重重困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和防范措施。学校在这场战斗中更是以“零感染”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冬奥任务,为疫情下开展大型活动提供了工作经验和方案。冬奥会筹备以来,始终把师生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贯彻落实北京冬奥组委各项防疫政策要求,与冬奥组委建立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实行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管理,做好排练与防控工作的有机结合和一体推进,把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融入学校疫情防控体系,并统筹做好演出前的集中居住管理和演出后的集中健康监测、闭环管理,落实每日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一区一策”“一校一案”精准防控,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风险。

  后冬奥时代的教育思考

  在冬奥服务的伟大实践中,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在后冬奥时代,要全面总结冬奥服务的实践成果,弘扬奥运精神、用好冬奥遗产,为推动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弘扬冬奥精神,深化素质教育。将冬奥精神融入育人实践,以参与冬奥师生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为教学案例,有效激活冬奥精神的育人元素,深度挖掘冬奥精神中宝贵的育人价值,把“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冬奥精神牢牢镌刻在广大青少年的心中。学习邓小岚投身农村儿童音乐教育的“马兰精神”,推进金帆艺术团的建设,推进学校美育改革。推动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进一步培养成为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汲取冬奥经验,着力增强学校软实力。发挥北京高校资源优势,加强冬奥服务研究成果的再加工再创新,力争取得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冬奥研究成果,写好冬奥“后半篇文章”。系统总结梳理冬奥工作实践,把工作经验上升为制度机制,形成健全完善的制度成果。坚定不移推进首都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国际交流,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为建设国际交往中心作出教育贡献。

  用足冬奥成果,着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坚持以“双减”为契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深化教育改革,研究推动教育方法、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持续创新,不断引领推动教育发展模式新变革。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机遇与挑战,在北京市大中小学校率先推进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和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此次冬奥“云转播”技术、高清视频技术、服务型智能机器人等科技成果的成功实践,也为建设智慧校园提供了新的思路。应进一步拓展深化智能技术的应用、数字校园的建设、线上教学系统的升级,让冬奥科技成果和理念从冬奥会走向校园。

  推广冬奥项目,着力发展校园冰雪运动。当前,冰雪运动在北京校园正在由“从无到有”向“从有到强”发展迈进。应巩固深化冰雪运动进校园成果,统筹推动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协调发展,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为推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加强校园冰雪运动的建设与投入,坚持自主建设与利用社会资源双向发力,不断普及发展校园冰雪运动,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实现冰雪运动质的飞跃,开启中国冰雪运动的新时代。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