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纪略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4-12  阅读:次   |
42.9K

  创新“二五三·生命课堂” 打造品质教学范式 ——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纪略

  2010年6月22日是平凡的一天,对洛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师院附中”)而言,却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就在这一天,洛阳师范学院正式托管师院附中。此次改革,旨在于3至5年内把师院附中打造成洛阳市名校,师院附中自此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改制后的师院附中,革故鼎新,在对传统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大胆引进山东省昌乐二中的高效课堂模式,并学习全国学校规范管理示范单位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的办学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倾力打造“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改革,为每个生命赋能!

  变革

  为每个生命赋能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是师院附中始终坚守的教学理念,进而演变出了“生命课堂”的核心理念:把学生看作有思维、有情感、有成长、有发展的活生生的人,倡导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培养出身心健康、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人。

  经过近10年的不断优化,师院附中的教学模式从“生命课堂”演变成“二五三·生命课堂”,已经形成完备的教改、学改体系。“二五三·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涵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二”即让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让教师用多种信息技术进行备课;“五”即“自主预习”“讨论交流”“展示点评”“质疑点拨”和“当堂检测”5个课堂环节;“三”即培养学生“纠错本”“每日知识清单”“小小辅导员”3个习惯。

  从“生命课堂”模式到“二五三·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改革成果的提炼升华,是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显著证明,亦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立足核心素养,如今师院附中的“生命课堂”更加丰满,促教师,育学生,以课改为突破点,完成了教学质量的大飞跃。

  探索

  在实践中成长

  课堂改革的推进激活了师院附中人的创新精神,2014年,在杨丽副校长的带领下,“思维导图”被成功引进“生命课堂”教学模式中,这一创新,更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深挖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内在潜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更彰显“生命课堂”尊重思维个性化的初衷。课堂改革因此可谓多了一件“利器”,添了一条“长缨”,推进课堂改革成果向纵深发展,学校的课改开始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改革之初,学校就明确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但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学方式的改革,更需要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将教师的教学向课下延伸,进行学生学法改革。以思维导图、“纠错本”、“每日知识清单”、“小小辅导员”等为抓手,结合课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及时进行知识重构,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实时学习、实时更新知识体系的习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多次组织教师赴山东省昌乐二中、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等参观交流,参加各种培训。师院附中不断围绕“二五三·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内涵提升,开展针对“二五三·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的课题研究。教师先后进行了有关“纠错本”和“每日知识清单”使用的3项市级课题研究、有关课堂改革的2项省级和1项市级课题研究,以及有关思维导图和集体备课的3项省级和1项市级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研究深化了“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也迅速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是课堂的组织者。学校针对教师开展了多项培训,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操作技能,以点带面,引领教师共同学习。常规性开展的校本培训包括PPT制作、思维导图引入“生命课堂”、翻转课堂引入“生命课堂”、SEEWO、微课制作等,助力课前导学课程化,对“二五三·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及信息化建设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师院附中在“生命课堂”中,增强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提高课堂效率。目前学校已经成功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同屏、网络教学、思维导图、几何画板、理化生电子实验等形式进行教学。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巩固练习,可以节约时间、减轻学生书写和教师批改的负担、更大程度地延伸课堂。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促进下,学校“生命课堂”改革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课前、课中、课后都涌现出多种形式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促进“生命课堂”收获实效。

  养成

  坚持即成自然

  新课堂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没有课前的自主预习,没有“日日清、周周清”的具体落实,没有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的专项培养,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师院附中规划了一些举措,以活动为载体,以检查督促,以优秀作示范,创新了与“生命课堂”配套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思维导图:把思维导图融入“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改革,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发散思维和总结能力。每一学年的第一个月进行的学生思维导图培训和优秀思维导图评比,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活动。使用思维导图已经成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预习展示和课堂小结时的习惯。

  “纠错本”:培养学生使用“纠错本”的习惯,学习使用技巧和方法,形成使用检查制度。学校专门定制“纠错本”,每个学科一本,每周固定纠错次数,注明错题来源,使用双色笔,定期检查批改。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在同错误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实现的。心理学家盖耶曾说:“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就将错过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生成的错误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每日知识清单”:在实践中,教师们不仅将知识清单活动落实在表面,更是把知识清单的使用落在了实处。每一天的记录内容都要经历“5—3—5”循环,即当天记忆5分钟、连续3天回顾5分钟、第七天复习巩固5分钟。每天固定时间由学科“小小辅导员”讲解知识清单内容,每周四晚上6∶20检查知识清单书写。大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清单的习惯,很好地根据遗忘规律巩固了记忆,并将主动学习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小小辅导员”:注重课前培训,将普通学生培养成小组长,将小组长培养成“小老师”,完成教师教学思维的延伸。“小小辅导员”挂牌上岗,建立晋升标准,将学生培养和教师备课结合起来,将培优补差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每日知识清单”,每天晚上6∶20—6∶50固定时间,在教室后的黑板上书写并讲解“每日知识清单”内容,将“学习金字塔”真正落实到每一天、每一名“小小辅导员”身上。

  思维导图、“纠错本”、“每日知识清单”、“小小辅导员”四大课堂辅助手段,通过班级试点、总结经验,从2016年起逐步在全校推广。形成每学年学生常规培训制度、使用制度、检查制度,定时定量进行量化考核。在这四大辅助手段的助力下,师院附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创新学习的热情日渐高涨,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中成为自然。

  成效

  辛勤耕耘终获累累硕果

  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师院附中在探索实践中提升了办学质量,收获了累累硕果,成就了名师队伍。在“二五三·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中,获得国家优质课一等奖5人、省级优质课一等奖8人、市级奖项数十人次。经过课改锤炼,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队伍,包括河南省名师3人、河南省骨干教师7人、河南省学科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教师教育培训师1人、洛阳市特级名师3人、洛阳市名师1人、洛阳市首批高层次人才1人、洛阳市优秀专家2人、洛阳市兼职教研员5人。

  多年来学校依托以人为本的“二五三·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曾先后荣获洛阳市特色学校、洛阳市课堂改革示范性特色学校、洛阳市德育示范性特色学校、洛阳市文明学校、洛阳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洛阳市学校管理优秀单位、洛阳市智慧教育示范学校及智慧课堂、河南省第七批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称号。2021年6月,在洛阳市高中课改工作阶段表彰大会上,学校学生代表发言介绍自己在课改中的成长,得到一致好评。2021年,学校再次获评洛阳市课堂改革先进单位。

  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二五三·生命课堂”教学模式下,从自主预习到课后巩固落实,从学习习惯到课堂效率,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升。2021年3月,在洛阳市教育部门主办的洛阳市2021年高三复习备考实训观摩会上,教师王克作了“师院附中‘二五三·生命课堂’教学模式高三复习备考经验介绍”,获得一致好评。

  学校知名度与日俱增,先后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作题为《让“合作探究”催芽“生命课堂”》的精彩演讲,在洛阳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作题为《改革没有风险》的经验报告,在全国初级中学校长高峰论坛暨全国名师名校高效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研讨会上介绍“生命课堂”的崭新模式和成功经验,并以“生命课堂”模式现场授课,受到专家好评。2015年以来,广州、石家庄、焦作、济源等地的省内外27所学校先后到师院附中进行学习交流。学校课堂教学特色明显,获《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大河报》《河南商报》和洛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上百次。“二五三·生命课堂”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课堂形式、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有效的落实方法,吸引众多兄弟学校学习借鉴。随着“二五三·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推进,师院附中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改革之路,为师生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武耀东 杨丽)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