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第一中学: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4-08  阅读:次   |
42.9K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一中”)在通山县教育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它是这个山区县仅有的重点高中,肩负着培育通山子弟并输送到高等学校的重任。这所即将迎来80周年校庆的学校,培养出了卢纯(三峡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李从文(知名企业家)、徐良才(曾任驻澳部队司令员)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栋梁之材。一中之美,在于它的幽雅环境、高效课堂、科研氛围。“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一中之美,在其办学理念中早已埋下伏笔。

  优化环境,关爱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优化环境是基础。为了提升办学条件,给师生以优良的环境和氛围,近年来学校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向社会各界寻求支持等多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启了校园建设的新阶段,使“老、破、旧”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走进校园,只见绿树繁花,曲径通幽,书声琅琅,设施先进,既有蔚为大观的现代气息,又有文脉传承之深厚底蕴。学校尤为注重校友文化建设和校友资源利用,校长徐能林多次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走访优秀校友,争取校友对母校的理解和支持,学校广场、球场、绿化、景观、创客工作室等,均为校友捐建捐赠,近三年来校友捐资超过1000万元,走出了解决教育投入问题的新路子。办学条件的提升鼓舞了全校师生的士气,增强了师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爱学生,首先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抓起。学校把学生资助摆在重要位置,精准抓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申报及发放工作,每年都有700余名学生获得资助。除了争取国家助学金,校长徐能林还多次走访企业及社会团体、爱心人士,请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深圳市文科公益基金会、武汉人天公司、江苏吉如助困基金会、北京大岳咨询公司、广东通山商会等纷纷伸出援手。其中通山一中文科公益基金首笔捐赠就达到500万元,每年资助学生100名,设立高考特别奖20万元;武汉人天公司董事长李浩作为学校特聘教师,每月都来学校讲课,每年发放助学金24万元。“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是学校一以贯之的要求。

  德育体系,全员参与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立德树人是根本。禁毒在一中的德育活动中是重要主题。“全县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工作先进单位”,对禁毒宣传工作的全面重视为学校赢得多项殊荣。学校坚持纵向条状德育主体治理、横向块状结构部门配合机制。其中颇具特色的,便是以学生会、团委干部为主体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青年志愿者社团、篮球社团、读书社团、演讲社团、英语社团、合唱团……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中,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依托青年教师、外聘教师组建了多彩社团。“关注每一名学生还体现在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在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办学理念时,一中的德育,要求班级全员参加,从未让一名学生蹲守“被遗忘的角落”。

  高效课堂,以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高效课堂是核心。早在2017年,一中便开始深研课改之道。在学习比较全国各地课改模式的基础上,一中逐渐确立了适合自身的高效课堂模式。该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理念,变注重教师教为注重学生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改变了“满堂灌”、课堂沉闷的沉疴痼疾,提高了课堂实效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推进高效课堂,学校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对教学教研及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创新。一是切实改进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的内容、程序和任务进一步规范,确立了中心发言人等一系列分工协作、集思广益的制度,确保集体智慧能充分发挥。二是营造比学赶超的教学氛围。学校常态化开展高效课堂论坛和教学比赛、定期印发《课改前沿》,助推一中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成长。三是推行学科主任竞聘制度,选好配强课改的带头人,从地位、待遇、职权等方面支持学科主任充分履职,要求学科主任做到“四个主动”,即:主动指导,听评本学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课,参与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主动检查,检查集体备课的开展、教学常规的落实;主动组织,组织命题,开展讲座、研讨会、对外交流及外出学习;主动服务,包括搭建平台、集合资源、查找信息、听取意见等。此外,学校设立学科教研基金,保障学科教研,在教学评估、评定先进、人员聘用等方面充分尊重学科主任的意见。

  “前路漫漫,唯有奋斗。”校长徐能林如是说。从优化学习环境到打造高效课堂,从关爱学生到以德育为本,一中以昂扬的斗志、奋发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在“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目标引领下大踏步前进。(吴志才)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