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砥砺奋进育新人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2-31  阅读:次   |
42.9K

  编者按:党建引领、润物无声,近年来,吉林市将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学校党建形式、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引领全市大中小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领航100·吉林篇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是发挥育人功能的两大重要支点,思政教育是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党建工作为思政教育的前行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吉林市将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推进大中小学党建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建引领润物无声

  锚定思政育人大方向

  刚一上班,坐落在吉林市的北华大学林学院教师刘庆忠就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记载着学生4年的整体规划。他通过分析学生目前的就业状况、生活情况,圈定了几个稍有懈怠的学生,计划与他们进行一次谈心谈话。

  作为学生的党员联系人,刘庆忠说:“学生学业上的压力、生活上的不适应,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影响,处理不好就容易影响学生发展。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学生化解难题,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度过大学生活。”

  党员联系学生,是北华大学的创新举措,旨在发挥党员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以党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清学生思想困惑,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截至目前,北华大学已有3000余人次的党员教师,走进学生班级、走到学生身边,为学生排忧解难,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刘庆忠是党员联系学生制度中的首批上岗教师,经过他的努力,他联系的班级考研升学率达到了48.15%,就业率达到了100%。

  不只是在大学,吉林市的中小学也普遍建立了党员义务辅导站,设置党员义务调研员、宣传员、调解员,时刻关注学生动向,为学生排忧解难。

  在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丁子涵谈起党员教师王洪燕对自己的帮助,显得十分感激:“我有一段时间不想学习,只想玩,但是王老师给我讲了战争年代小朋友的上学故事,我觉得自己拥有的上学机会来之不易,我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时刻铭记党恩,努力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教师是教育的基础。”吉林市教育局副局长邵敏说。吉林市的大中小学校以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让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科学信仰,把坚定信仰转化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有获得感、幸福感。

  吉林市不仅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等理论书籍,还开展了大中小学思政骨干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市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等活动,旨在提升思政教师的党性修养,为上好思政课奠定基础。

  “通过多次集中学习,我对党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明确思政课的教育方向,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策略,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进。”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王洪燕说。

  思政铸魂春风化雨

  汲取党的坚定力量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如何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是广大思政课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北华大学创新党性教育方式,让学生通过“三下乡”、家教帮扶等各类志愿活动深入基层,以墙体彩绘、文化宣讲等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并开展“青马网苑”和“网上团校”等在线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学习“四史”……

  这些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让思政课上到了学生心坎里。“通过系列主题活动,我更坚定了党性意识,增强了明辨是非、坚持真理、修正谬误的能力。”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王晓龙说,“作为北华人,我们将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继往开来、开拓进取,走好新时代的每一步。”

  在吉林市,党建引领、思政育人工作不断向中小学延伸。作为一所高中,吉林毓文中学在1989年就创建了青年党校,把党员培养端口前移,已培养出20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对已经升入大学的预备党员,学校还会跟踪了解他们在大学的政治态度和学习情况。

  在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初中都设有团校,组织入团学生开展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和研学活动;小学则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分享党的故事、学唱革命歌曲、参观红色展览,让学生真正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增强学生对党的信念,为党培养后备人才。

  今年,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通过网络,面向学生、家长开展学党史、队史100问活动,并结合学生最关心的100个问题,以微视频讲解的方式,推出100期“学得懂的党史课程”,让学生从党史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此外,吉林市对学生的爱党、向党教育并不仅仅拘泥于校园内的活动,中小学校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参与、去学习、去感受党的光荣历史。例如,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依托“大手拉小手”活动,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一起走进吉林市的各个博物馆和红色遗址,并为低年级学生讲解党史,用童真话语传递党的精神与信念。

  赓续血脉阔步前行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文化是思政教育最亮丽的底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吉林市积极营造“心向党、跟党走”的红色文化氛围,让思政和党建在红色教育中深度融合。

  从组织教师党支部去“吉林市震宇康复护理院”开展访谈,到坚持每天利用晚自习时间开展“追寻红色记忆、践行青春使命”四史教育专题演讲活动,再到各党支部书记认真开展“党课开讲了”专题活动,传承红色文化……北华大学始终坚持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将红色教育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体系,以红色文化育人、以红色精神鼓舞人。

  在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的礼堂里,红色歌曲旋律悠扬,学生们在极具感染力的歌舞声中,感受着祖国的曾经和现在,畅想着未来;在班级图书角,学生们在“红色书籍专区”翻阅着党史故事,一颗颗红色的爱党之心,就在学生们的心间慢慢生根发芽;校雏鹰广播站传来播报“读抗战家书”的声音,深受学生们喜爱,也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有效途径。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关海英说:“通过讲红色故事、唱红歌、看红色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逐渐将家国情怀、爱党向党的思想根植于学生内心,让学生边成长、边感悟、边沉淀,最后形成一种认知和信念,将来成为优秀的党的后备军。”

  此外,吉林市利用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教育的表现形式,让红色教育发挥更大实效。

  北华大学从校史入手,组织全体本科学生开展“忆英烈·承先志”校史人物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校友宋铁岩、曹国安等抗日烈士的英雄事迹,让学生们了解革命先烈在斗争中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

  吉林毓文中学是一所有着红色革命传统的学校。吉林省第一位共产党员马骏,共产党早期革命家尚钺、郭沫若、楚图南等同志都曾在学校任教。立足于特色红色资源,毓文中学将红色精神扎根于校园,重修百年校史馆,同时创立校史讲解社团。在每年高一学生入学时,对应的高年级班级会派出校史讲解员,带领新生了解百年校史,传承红色精神。

  毓文中学高二学生王一淇说:“通过校史学习,我对毓文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我们应该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在这片土地上创造更好的成绩。”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