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拔穷根 扶智促振兴 陕西省千阳县:小县也要办好大职教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2-29  阅读:次   |
42.9K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一大民生工程,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大希望工程,突出扶贫要扶根子、富民先富脑子,坚持小县办大职教、穷县办富职教、山区县办强职教。职业中专顺利通过省级高水平示范校和“双达标”验收,千阳县成为全省职业教育发展重点支持县。构建了学生人人成才、家长放心满意、社会高度认可、助力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形成了毕业生10%就业创业、20%考入本科院校、70%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良性循环和贯通职普融合、服务地方发展的千阳职教新模式。5年累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突破万人,带动6000多户家庭脱贫致富,毕业生创办各类市场主体360多个、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

  坚持“三个一流”

  冲刺全国职教百强县

  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职业教育改革“三个转变”要求,瞄准3个“一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冲刺全国职教百强县。瞄准保障一流,全年地方财政收入7000万元,下决心整合资金1.2亿元,划拨县城核心区域土地50亩,建成教学设施、实训设备省内一流的职业中专新校区。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城市教育经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建立县级财力保障机制。瞄准师资一流,强化资源整合,统筹全县教育系统人员编制,建立师资队伍选配机制,融通各种要素,多措并举强队伍,“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50%以上。瞄准管理一流,全面改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努力把千阳县职业中专建设成全省有位次、西北有影响、全国进百强的职业教育名校。

  坚持“三化融合”

  闯出职教改革新路子

  产品造不好还可以重来,孩子教不好则可能耽误几代人,千阳县下定决心向改革要质量,办就办精品,闯就闯新路。一是用特色化跑赢市场。把专业设置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灵魂,精心打磨特色精品课程,做大家政服务、果树栽培等传统专业,做强机械加工、物流管理等热点专业,做优物联网、机器人等前沿专业,使专业设置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又实现了人才供给侧与市场需求侧精准对接。二是用实战化打造品牌。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多元合作,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校社合作、院校合作、校校合作四大培训模式。建成丝绸之路千阳苹果基地、电子商务产学研基地和千阳—新沂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与京东、海信、华硕等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等四大基地,与西秦绣娘王秀萍、非遗传承人杨林转建成刺绣、布艺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千阳苹果师傅、千阳绣娘、千阳保姆、千阳技工”四大劳务品牌。三是用标准化提升质量。聚焦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在全省率先开展“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首批通过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5个“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形成学校、企业、协会协同育人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职教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拓展了个人发展空间。

  坚持“三扶三给”

  搭建人人成才大舞台

  一是扶志为先,给缺乏信心的孩子自信。针对职教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以及因家庭教育缺失导致自信心不足的情况,对职教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着力从扶志抓起。通过开展“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进校园活动,现身说法,鼓励学生重拾梦想、咬定目标,激发了立志成才的内生动力。二是扶智为要,给学习一般的学生机会。连续5年向省内高校输送了更多千阳生源,职教高考圆了学生“大学梦”。连续两年在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荣获3项奖励,全国综合排名第25位、全省第5位,技能大赛圆了学生“工匠梦”。连续3年在全国中职学生文明风采竞赛中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培养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的技术人才,文明风采圆了学生“成才梦”。三是扶技为本,给就业创业人员技能。坚持组织学生到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展工学实习,每期实习2—3个月,学生收入均达到万元以上。与用工企业建立了长期用工协议,职业中专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月平均工资达7000多元,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持。

  (刘方斌)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