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校恰是风华正茂 ——党建引领,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沃土育英才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2-28  阅读:次   |
42.9K

  在中国女排的“娘家”、水仙花飘香的富美滨海城市福建省漳州市,有一所具有红色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漳州一中”)。学校前身为建于1902年的漳州府中学堂,1952年定名为“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1996年,通过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验收;2016年,创办漳州一中碧湖校区初中部;2020年8月,高中部整体搬迁到西湖校区,原校址复办初中,即漳州一中芝山校区,学校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新格局。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传承文明、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进入新时代,学校突出党建引领,做好“党建+”大文章,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力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得到充分发挥,使百年老校展新颜,意气风发走向未来。

  “党建+学校管理”——构建风清气正的学校教育生态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学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发挥党员领导干部“领头雁”“主心骨”作用,聚集党员和教职工的智慧力量,坚持依法办学、治校。加强学校管理精细化,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建设,开通学校管理“最初一公里”;破解学校管理难题,打通学校管理“最后一公里”,构建风清气正的学校教育生态。学校建设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实验学校”、“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连续14届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校园)”,并于2020年11月获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党建+全员导师制”——凝聚学校教育新合力,探索育人新途径

  “全员导师制”即学生在校自主选择自己信任的导师,有困难找导师。每天的课余时间,办公室师生喝茶聊天,在操场边、草地上、校道上、食堂里、教室里相谈甚欢,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校园风景。

  “全员导师制”集聚全体党员和教职工的智慧力量,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实行“一生一策”个性化管理服务育人模式,将党建工作开展到教育教学前沿,与学生“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从点滴开始、从细微入手,把“神经末梢”延伸到校园深处,实现师生双向选择“结对子”,以仁爱之心把温暖和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足够的关心关注及个性化指导,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

  “党建+活动育人”——“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按照“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活动。

  德育活动——全面落实德育课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党委领导、党委书记亲自抓德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抓好“家国情怀”通识教育,抓实思政课程;利用学校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漳州一中红色文化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讲好党史和学校红色故事。

  智育活动——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凝聚“乐学、多思、向上”之志。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抓学业教育、学风建设和书香校园建设,成立读书会、开辟班级图书角、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落实“双减”政策。

  体育活动——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一抓普及性体育活动,落实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二抓运动技能提升,组建不同类别的体育社团,鼓励学生参加体育竞赛,让每名学生都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三抓校园体育文化,每年举办“体育健康节”活动;四抓“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学校羽毛球运动特色显著,已连续9年获福建省中学生羽毛球联赛混合团体冠军,向国家队输送了以世界冠军韩悦为代表的4名国家羽毛球一队运动员。

  美育活动——全面开展美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心灵之美、生活之美。一抓审美教育,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学科渗透融合,促进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如书画、摄影、剪纸、美术音乐文学作品鉴赏活动等;二抓美的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在实践和生活中创造美,开展书法、篆刻、剪纸、诵读经典、歌咏比赛等活动;三抓管弦乐团建设,坚持每年参加一次省市中小学生交响乐(器乐)展演;四抓整合开放美育资源,聘请艺术专家走进校园指导美育活动,开放音乐、美术活动室供学生活动使用,学生书画作品上墙展示。

  劳育活动——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精神,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抓生活劳动,从宿舍、班级、家庭抓起,从小事抓起,从身边抓起,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2021年10月,学校“注重日常劳动,用制度规范劳动”被评为福建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二抓学科渗透,探讨实施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辟学校劳动园地。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实践相互渗透,精心设计劳动教育相关的校本选修课程,包括“建筑学基础”“电子制作”“手工木作”“编织与钩针”“营养与健康”等。2019年12月,“生物学科特色的劳动教育研究”入选省级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三抓志愿服务活动,以参加社区献爱心“送温暖”、动车站和古城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为主,培养学生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党建+队伍建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助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通过“选送培训、校内培训、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课题推动”等方式,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促进老中青教师共同成长;建立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全方位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强化培训制度落实。健全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有新教师上岗培训、教师转正片段教学测试、教师职称评聘技能测试、学年教师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等。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培训策略: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省内外培训占40%;每年遴选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省内外参与培训,安排到基础教育水平较高的省、市进行考察、观摩、学习。

  强化教学反思、听评课、集体备课、导师制落实,让“同伴互助”落到实处,积极发挥省市级骨干名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听评课、集体备课在突出“怎么上”的同时,探索“为什么这样上”;在规范专业“导师制”同时,探索教育教学“双导师制”即探索教学和班主任的“双导师制”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坚定不移走“教科研兴校”之路。抓实课题研究。从教学实际需求和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围绕德育实效性、分层教学、高效课堂和文化立校、全面育人4个主要方向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每学年召开校级校本课题研讨会,评选年度优秀课题,将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具体行为,定期将各类校本课题成果汇编入《芝山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从课程执行者到课程开发者的角色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党建引领下的队伍建设,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名优教师群体。学校现有教职工549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正高级教师5人,组建了1个省名校长工作室、1个省名师工作室、5个市名师工作室,有省教学名师、省市学科带头人、市研究型名师、优秀人才、骨干教师等各级各类名师187人。

  “党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功能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漳州知事任上曾于学校所在地芝山讲学。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攻克漳州,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从学校走出的杰出校友有中共六大代表许涂淼,革命家彭冲、方毅、王德、苏静、李兆炳,“红色会计”高捷成烈士,院士高庆狮、郑绵平、吴硕贤,文史家许地山、杨骚、黄典成、叶国庆、郑子瑜,“人民守护神——漳州110”创始人、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模郭韶翔等。这一切为“文化立校,全面育人”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一是着力建设景观校园,凸显校园文化特色。将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作为重要载体,并以“造型雕塑”“景观石头”“文化长廊”和“主题园区”等校园景观加以呈现,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二是凸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以爱国为核心独具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传承。学校编印《漳州一中史话》《漳州一中校园文化建设读本》《芝山风云——红色革命文化校本研习》《笔墨芝山》等文集,充分运用丰富红色文化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革命文化深入到每个漳州一中人的心灵,让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得到传承。

  在党建引领下,百年老校展新颜,焕发出勃勃生机。秉承“资源共享、积极示范、共同进步”的精神,学校贯彻福建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有关要求,“推广‘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等办学模式”,构建集团校办学新模式,发挥名校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有力地推动本地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百年老校恰是风华正茂,新时代的漳州一中,正在意气风发地走向未来,创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校120周年的到来。

  (林顺来 杨小鹏 王龙祥)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