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校本化促进“优质共成”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的“优品”追求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2-16  阅读:次   |
42.9K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秉承“精实执验,优教善育”的教育理念,以办一所“精实执验的优品学校”为办学目标,积极践行“诚信乐善、博学多思”的校训,努力塑造“唯真唯实、日进日新”的校风、“博爱博引、启问启行”的教风和“立德立志、乐学乐思”的学风,丰富并完善以“健康力、情意力、思维力”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培养“创造未来的终身学习者”的育人目标为立足点,从培养学生“健康力、情意力、思维力”3个维度序列出发,进行课程校本化建构,促进了个体成长与群体成长的“优质共成”。

  “健康力”课程校本化

  学校从师生长远“健康力”提升的视角考虑课程的成长性与校本特色,为提升师生健康成长的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健康力”生境校园为师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的空间布局、建筑样式、空间设计、环境样态等是教育的重要物性资源,应把适宜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作为重要的校本化实施课程来研究和完善,为此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全面统筹推进生境校园建设。

  学校分两个校区。小学部建筑设计为钥匙状,钥匙柄即综合楼,入校即有恢宏大气之感;3栋教学楼寓意为开启智慧之门,其间绿树叠翠、鲜花怒放、游鱼戏水;文体馆、运动场动静分离,互不干扰。中学部由西而东,开口朝外,寓意为开放包容;中庭花园,学生可坐可倚;移步书吧,有池有桌,有琴有书,徜徉其间,令人心神宁静。

  学校建筑外墙红白相间,沉稳大气,建筑间多个社区共建小花园掩映其间。每一条风雨连廊都有不同的色调和鲜明的主题。每一间教室、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是学生学习、生活、健康成长的场域。学校的音乐厅高端大气,是才艺展示和上课的重要舞台。25米室内恒温泳池可分年级集中开课,400米操场高频次、高密度使用,为促进学生“健康力”的提升发挥着作用。

  “健康力”生境课堂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养料”。“我的课堂我做主”,以生为本,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来转变教与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牵住“学生学”这个“牛鼻子”,研究学什么、如何学、怎样更好地学的问题。根据美国教育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让课堂成为学生分析、演练、辩难、展示和互学互进的阵地,让课堂成为教师导演、点拨、激发、促进和交流提升的场域。

  学校力推的卷入式、体验式、浸润式教学就是生境课堂建设的生动体现。教师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形成一个教学的“磁力场”,通过磁场效应,把课堂上的每一名学生都卷入其间。教师促先学,先学帮后学,每一名学生都能实现符合自己特点的发展。

  孔子的“知好乐”观念在生境课堂中激发了学生高效的学习力,为学生的“健康力”培养提供了不竭动力。

  “健康力”生境活动为学生成长提供向上的力量。活动产生灵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活动会激发学生的无限“健康力”潜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境活动。生境活动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每年一度的学校音乐艺术节,人人上台,人人表演,人人有展现的机会;年级汇演,班级推选精品节目参与,整个过程极大地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学部汇演,互相交流,切磋上进,推动了学校活动育人氛围的形成。符合学生健康成长规律的生境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在生境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和能力,交际和共情能力也全面提升。

  “情意力”课程校本化

  “诚信乐善,立德立志”是成人成事的关键,也是学校师生共同成长的基石与方向。学校“优质共成”体验式德育,关注“诚信厚德、乐善包容”品质的养成。学生体验式德育活动课程有系列主题、有活动设计、有教材准备、有评价导向。关爱式心理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分阶段的具体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从小就拥有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认识自我、爱护自我、发展自我,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文化从校园引导到家庭,唤醒更多人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状态,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人际环境,完善学生可持续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在“有爱、有识、有为”的活动课程落实中,推进师德愿景达成,实施“有引领、有研修、有督评”的促进策略。营造师生“向上之心强、相与之情厚”“精实执验”的“情意力”课程校本化,大大促进了师生“情意力”的提升。

  体验式校本化德育课程为学生播下乐善的种子。“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体验式班会课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游戏、讨论、合作、尝试、辨析等丰富的体验式活动,进行价值澄清和情感渗透,使人格意志得到发展;生涯教育课内外融合的课程包括“初中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课内学习,也包括学长讲堂、两家(专家、家长)讲堂、职业调查与参观、职业模拟与体验等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世界,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世界,连接自我与社会、联系现在与未来、联通学业与职业,使自我同一性获得发展、内驱力得到提升;价值引领课程则通过班级劳动、志愿服务、模拟法庭、讲故事、写感受、唱红歌、演话剧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复兴中华的理想信念。

  关爱式校本化心理课程奠定学生生命的厚度。本着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一目的,学校在心理课程的设置上,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设了情绪管理篇、人际交往篇、学习心理辅导篇、生命教育篇以及青春期心理篇等主题板块。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尊重每名学生的个性特征及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筛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分阶段的具体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内容。重点包括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激发学生的体验、互动和成长能力。成立特色心理社团,学生团员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合作共赢、同理关爱他人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和心理氛围,促进了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有”师德校本化课程为学生人生导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倡导“有爱、有识、有为”的师德操守,系统化、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从确定活动主题、明确工作内容、建立工作日程到反馈落实,每年都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学校高度重视教育评价的正向引导作用,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和各级优秀评价中,师德都是突出的评价维度。真正做到“有引领、有研修、有督评”,切实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思维力”课程校本化

  学校正面临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时代,正在建立全息化的学习中心。提升学习能力成为学生的必要任务。学习能力的本质是“思维力”,开发提升学生“思维力”的课程便成了学校的首要任务。通过丰富而有效的“优质共成”学科课程、综合课程重建、阅读习惯的养成、韧性持久的意志力的培养、学习中心的个性化建设等策略有效增进学生“思维力”提升。

  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学生思维力提供土壤。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思维力”的培养。人的思维分为情感思维、理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学校强调教师备课要把学生“思维力”培养引入课堂,上课环节要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进行思维碰撞。学校强调,学科课程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还要扩展到校内外,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因为生活才是生动的课堂。学校至今已举办21届的校园艺术节、科技节、悦读节、体育文化周、数学周,都成为培养和展示学生“思维力”的大舞台。

  阅读课程校本化为学生思维力拓展空间。阅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学校一贯重视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尤其是开展的“三叶草”阅读系列课程,更是全方面、多维度地指导、引领学生阅读。课程包括整本书阅读、国学吟诵、缤纷悦读节三大板块,通过“金色晨光诵、朗朗三分钟、静心午间吟、慧心阅读课、缤纷四月天”5个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着力打造整本书的阅读与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走向主动的阅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系统性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提升自我。每年4月的悦读节活动,既有传统的年级特色活动,又有创新的校级选拔和展示,学生人人参与,教师个个展示,营造了浓浓的校园书香气息。阅读不仅限于语文学科,而且还跨越学科,走向融合,拓展了学生更加广阔的人生视野。

  融通课程校本化为学生思维力插上翅膀。“融通”即融合联通、融会贯通,融通课程打破了学科课程的体系限制。让课程回归人,让人回归生活,让生活回归幸福。课程实现学科内融合、学科间融合和超学科融合。通过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学科课程间教学整合、研学实践课程实施和特色项目课程打造等,建立学校融通课程方阵。在立德树人工作总要求指引下,以培养“创造未来的终身学习者”为育人目标,学校开发了“7S”立德树人终身成长德育课程和习惯养成、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道德与公益综合实践课程。打造了包括游泳、健美操、高尔夫、冰球、社区花园共建等特色项目在内的融通课程。

  以“三力”为维度的课程校本化实践的主旨有四。一是要让学生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运动场,一个是图书馆。运动场可以强健体魄,图书馆可以博览群书。二是让学生具备“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一种是行动的力量。一个人的思想能走多远,未来就有可能走多远;一个人行动的力量能有多强,道路就有多长。三是让学生插上“两只翅膀”,一只叫理想,一只叫毅力,能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四是为学生配备“两位保健医生”,一位叫运动,一位叫乐观。运动使身体健康,而乐观使心理健康。

  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担当使命,用心、精心、细心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心引导学生的成长方向。“健康力、情意力、思维力”“三力”课程校本化实施,培养的是“创造未来的终身学习者”,践行的是立德树人、因材施教。(杨勇 郝建国)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