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上课时间调整!学校每天提供至少2小时课后服务!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09-01  阅读:次   |
42.9K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8月31日讯(记者 施剑松 禹跃昆)今天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过去一周全市“双减”工作推进情况、新学期防疫和校内教育教学、升级课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会上,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明天,140万中小学生将开启新学期,学校已做好各方面准备。

  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是推动日常教学回归课堂,回归零起点。在规范教学秩序方面,义务教育学校按规定安排教学时间,小学上课时间不早于8时20分,中学不早于8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各年级都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学校不得利用晨午检和自习课进行学科教学,不得利用寒暑假、周末、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任何形式集体补课。义务教育学校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分班考试,不允许分重点班、实验班。

  自2018年起,北京在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启动课后服务,着力帮助家长解决放学后接管学生的困难,受到广泛肯定。李奕介绍,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全面落实中央“双减”文件精神,北京研究形成了北京市升级版义务教育课后服务。

  北京的总体考虑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回应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统筹课内课外两个时段、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丰富校内课后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主要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面向人人,指的是课后服务的对象是校内全体学生,课后服务各类育人活动是面向所有学生全面平等开放。第二个关键词是整体设计,是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好学校教育教学和课后服务活动的协同。第三个关键词是提高质量,就是要坚持五育并举,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加强投入和保障,切实增强学校课后服务对学生的吸引力。第四个关键词是突出重点,是指学校要统筹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后育人活动,尤其要做好课业答疑、辅导、巩固和提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回归校园。

主要工作措施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全覆盖开展课后服务。

  新学期课后服务要做到三个层面的全覆盖,第一是实施范围全覆盖。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包括民办学校都要开展好课后服务。第二是时间全覆盖。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都要开展课后服务。第三是服务对象全覆盖。课后服务要面向所有学生提供,学校向全体学生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

二是保证课后服务时间。

  学校每天课后服务至少开展2小时。对个别确有需求的学生,学校可在和家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适当延长课后服务时间。

三是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形式。

  学校要主动做好家校沟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整体规划、系统设计课后服务内容,结合办学特色,统筹开展课业辅导、体育锻炼、综合素质拓展等丰富多彩的课后育人活动。在做好课业答疑、辅导方面,课后服务的答疑、辅导要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在组织开展体育锻炼方面,要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学生当天没有体育课的,要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安排参加体育锻炼。在组织开展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方面,要包括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学科讲座、劳动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兴趣小组等活动。

  此外,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方面,李奕介绍说,一是执法检查方面。市级专班成员单位对培训机构开展周末联合执法检查,一方面针对媒体曝光等情况和线索进行实地检查和复查;另一方面,对无证培训机构进行现场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违规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等问题,专班及时进行通报处理。

  二是各区陆续公布学科类培训机构白名单。东城、丰台、房山、通州、昌平、大兴、怀柔、密云等区陆续公布第一批学科类培训机构白名单,同时对家长进行消费提醒提示。列入第一批白名单的机构是按照“1+1+3”(资金监管+办学许可证+《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校外培训机构行为规范》《北京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标准(暂行)》)标准进行严格审核,具有合法合规的办学资质、符合办学标准的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区将结合自身区域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后期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批公布白名单。

  会上,西城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王攀介绍了西城区坚持以“三率、三性、一特色”为着力点,推进区级课后服务、减轻作业负担;以提质增效五大工程为载体,推进校内提质增效工作,大力推进西城区校内提质增效工作,做有温度的西城教育。

  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肖汶介绍了新学期朝阳区在实施“五项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深化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以课后服务这个小切口,推动“双减”大改革;出台《朝阳区2021年秋季学期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坚持需求导向,实现“四个全覆盖”;坚持育人导向,实现“四个突出”;坚持问题导向,实现“三个引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精确的“升级版”课后服务。

【资料拓展】

西城区:

  “三率”是指学生参与率、课后服务满意率、课后服务时段学生作业完成率,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三性”是指活动的丰富性、作业的个性、作业的弹性,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师的创造和专业能力;“一特色”是指学校的特色,突出学校的主动性,强调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在这一思路的实践路径上,西城区将大力推进五大工程。

一、学生素质提升工程。

  坚持面向人人,统筹开展德育活动、学业辅导、体育锻炼、美育实践、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多样化的课后服务活动,实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所有学生、“5+2”课后服务时段“三个全覆盖”。课后服务关注“两率、一性”(学生参与率、课后服务满意率、活动丰富性),形成本校特色。区域层面将整合区属12家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教育资源为区域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课程菜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成长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统筹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有益补充。同时,学区、集团层面将打破学段、校际壁垒,组织学区内、集团内优秀教师资源按照学段向下兼容原则,贯通辐射,让优质教师资源惠及更多的学生。

二、作业质量提升工程。

  以作业研究与管理优化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区教育研修学院、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作用,将作业设计、布置、指导、反馈、应用及管理机制纳入研究领域,切实提升作业管理水平。通过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作业管理中重点关注“一率两性”(课后服务时段学生作业完成率、作业的个性和弹性)。使之与课后服务一起,形成西城区“三率、三性、一特色”整体思路。

三、教师成长关爱工程。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特点与成长需求,分层设计制度支持系统,创新教师评优、管理、激励机制,引导学校关注每一名教师的成长,给予每一名教师重要感与价值感;充分尊重教师的差异性和创造性,拓宽教师的发展空间,促进教师多元化发展;不仅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更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为做有温度的西城教育积蓄人才资源。

四、家校协同育人工程。

  为促进家长家庭教育观念转变和家庭教育能力水平提升,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西城区中小学家长学校网上课堂将新开设“双减”专题课程,课程包括政策解读、家教指导、学生成长三个模块,将就“双减”政策、中小学校“五项管理”等政策面向家长进行深度解读,并就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回应。学校层面还将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互联网+”基础教育工程。

  兼容打通北京西城数字学校、少年宫、科技馆、美术馆等校外教育单位线上平台,探索建立西城区课后服务线上平台。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构建与每个学生学情精准匹配的智学平台,让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一名学生。

朝阳区:

  “双减”的关键在校内,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全面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新学期,朝阳区在实施“五项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即提升课程管理、教学管理、作业管控、课后服务、家校沟通等五项能力)的基础上,深化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以课后服务这个小切口,推动“双减”大改革。出台了《朝阳区2021年秋季学期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坚持需求导向,实现“四个全覆盖”;坚持育人导向,实现“四个突出”;坚持问题导向,实现“三个引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精确的“升级版”课后服务。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课后服务安排上实现“四个全覆盖”。

  全面进行学生需求调研,根据学生实际接送情况和发展需求,编制可选择的服务“菜单”,提供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课后服务,实现新学期课后服务的“四个全覆盖”。

  第一个全覆盖是周一至周五每天全覆盖,每天结束时间不早于下午五点半,五点半后小学可提供延时服务,初中可根据需求工作日开设晚自习,解决家长接送困难。

  第二个全覆盖是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将课后服务作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课程规划统筹设计、整体谋划。

  第三个全覆盖是所有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满足学生补短、提优、拓展等个性化学习需求。

  第四个全覆盖是所有学科全覆盖,在“五育并举”上下功夫,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二是坚持育人导向,课后服务内容上实现“四个突出”。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后服务内容上实现“四个突出”。

  第一个突出是突出校内课业辅导:学校安排各学科优秀骨干教师,打破班级、年级界限,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课业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同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第二个突出是突出校内作业完成:持续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学科思维培养,优化作业设计和批改,力争做到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初中生作业大部分在校内完成。

  第三个突出是突出体育锻炼:课后服务与体育锻炼一小时相结合,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第四个突出是突出劳动教育: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各年级开展值日、大扫除、垃圾分类、校园美化等校内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资源调配上实现“三个引入”。

  为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破解资源不足的矛盾,我们将通过“三个引入”丰富课后服务资源、拓展服务渠道,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第一个引入是引入区内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教辅中心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艺术、体育等综合素质拓展活动。

  第二个引入是引入跨校优秀教师力量。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学科、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借助双师课堂、教师跨校流动、课程资源共享等,实现课后服务高水平提升。

  第三个引入是引入社会资源。加强与社会资源的联动,用好文化艺术场馆、体育场馆、科技馆、博物馆、高校科研机构等,以“走出校园”或“走进校园”等形式,开展多样态的拓展活动、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课后服务内涵。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