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暑期实践 磨砺大学生身心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7-20  阅读:次   |
42.9K

  尽管今年暑假不少地区持续高温,但一些高校学子还是选择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体现了新时代青年拒绝“躺平”的精气神,也收获了别样体验。近日,山东“00后”大学生暑假回乡兼职送外卖迟到两分钟发表感慨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大学生表示在学校之外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感慨“原来送外卖真的很难”。

  高校学生平时在校接受教育、学习理论文化知识,大多只知点外卖,对送外卖则接触不多。深入基层开展送外卖之类的社会实践,可以增加他们对社会的熟悉度、认同度,激发他们对基层群众的同情心、同理心,值得鼓励。

  读懂中国的关键在基层,日子过得好不好,关键也在基层。近年来,我国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和保障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通过“三支一扶”等项目找到发挥聪明才智、服务国家建设之所,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贡献力量、实现抱负、获得成就。但也不可否认,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对基层的认识与了解,在毕业之际对深入基层就业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社会多为在校大学生创造基层实践的机会,进而帮助他们端正基层就业心态,显得十分必要。

  多年来,我国各高校对于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早有制度安排。例如,绝大多数学校的共青团和学生组织每年暑假都会资助一批以“三支一扶”和基层调研为主的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一些学校还为新闻传播、幼儿教育等专业实践性较强的大学生提供集中或分散实习的机会。但做好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工作,学校和社会还需要做更多。

  要提高在校学生主动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的意识。由于对社会实践的意义认识不清,有的大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敷衍糊弄,“云实践”“假实践”时有发生。对此,学校和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与激励手段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和意愿。要优化假期社会实践项目的申报和结项程序。当前,一些学校资助学生假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项目在申报和结项程序上较为烦琐,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形式上的检查,无法专心投入社会实践。因此,少一些走形式或许更有利于工作的扎实推进。要想方设法为在校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充足的机会与充分的保障。机会充足,学生才能有选择的余地;保障充分,学生才能安心实践。

  总之,要想把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这门必修课落到实处,绝不是高校一家的事,必须依赖用人单位、地方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通力合作。

  (作者郭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国际传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