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里非正式评价能做什么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0-22  阅读:次   |
42.9K

  非正式评价是指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及其表现所作出的即时性的反馈和评判。与正式评价相比,非正式评价往往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和持久。在大学课堂里,非正式评价常常被忽略,甚至被误用。那么,高校教师应如何运用非正式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呢?

  几年前做学校督导时的一次课堂观察,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国庆长假前一天的下午,上课铃响后,一位男教师走上讲台,没有向学生问好,也没有组织教学环节。当他注意到教室里赫然醒目的“无人区”时,便对在场的学生说:“哦,今天缺课人数比较多,考虑到明天就是国庆长假了,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个开场白太出乎意料,我突然替在场的学生感到失望,因为他们坚持上完最后半天课的抉择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这件事告诉我,一位大学教师恰当运用对学生情境性的非正式评价有多么重要。

  之后的一次早课遇到大暴雨,在问候学生之后,我对他们说:“今天天气比较恶劣,对于你们冒雨按时到课的行为我非常赞赏。不做一件事可以找到一百个借口,做一件正确的事只需要一个理由。现在,让我们为自己克服困难、按时到课的选择和意志行为鼓掌。”虽然身上的衣服还是湿的,可学生脸上写满了自豪。上课15分钟后,我突然接到学校停课的通知。我和学生说,我给大家一个选择,我们是继续上课还是停课?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我们继续上!”我无比欣慰地说:“谢谢同学们!你们的好学和执着感染了我,我赞成你们的选择,我们接着上课!”我在对学生的一再肯定中,传递了对他们的积极期待,他们对这种期待的回应也感动了我,确证了教师期待“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很多时候,运用非正式评价不仅能够传递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还能够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我讲授的国外教育理论及应用双语课上,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同学有畏难情绪。一次,一名学生反馈说自己英语基础不好,没过四级,这门课比较难。我鼓励说:“阅读英文研究文献对你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你努力尝试,就一定会有进步。我关注的是你的进步幅度,不用把自己和别人比。你有更多的教育学背景,有更多的线索帮助你理解专业英语文献。顺便说一下,你上周在唱歌比赛中人气很高,歌唱得也好。老师希望在这门课上也能看到你精彩的表现。”他笑得很灿烂,眼睛也亮了起来。因为他知道,在老师眼里他是“明星”,不是“差生”,以后在课堂上,他就变得特别专注。

  在提升学生存在感和价值感方面,非正式评价也有独特效用。一次在教育研究方法课上,一个小组关注的是“大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的选题。我追问说,你们说的校园生活都包括哪些方面呢?学生答道,食堂啊,宿舍啊……爱情啊。我回应说:“你们还可以继续列出很多方面。所谓满意度,即需要被满足的程度。有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需要?”接着,有学生回应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说:“好,有个理论工具,我们就能更全面地把握大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教师肯定了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去思考问题的行动,会确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感以及在集体知识建构中的个人价值。

  此外,运用非正式评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了促进学生对研究文献的深度理解,课堂上经常设置小组专题报告环节。一次,有一组的报告效果不太好,报告人面对全班同学,有点不太自在,以为被批评已经不可避免。他们的反应我看在眼里。于是,我略加思考,首先感谢了他们小组的分享,然后转向全班,提了一个问题:“他们小组的选材如何?是否与主题高度相关?”学生回答:“选材不错,与主题高度相关。”他们如释重负,紧张的表情放松下来了,因为首先我把关注点放在了他们的优点上。接着,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如这篇文献的研究问题是什么,以谁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什么方法收集数据。学生回答不上的问题,展示小组又结合展示的信息,做了回应。这时,我转向展示小组:“刚才听到了吧,同学们对你们选择的文献还是非常认同的。但是,我相信,以你们的实力,可以做得更好。”展示小组的学生对这样的评价心悦诚服,并为他们准备不充分而感到歉意,表示下次一定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学生被确证是更有能力的人时,他一定会为自身努力不足而自省,而无需教师的苛责与鞭策。作为大学教师,即使在学生表现欠佳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有义务维护学生的自尊,维护他们学习的动机。

  非正式评价能触及正式评价中分数所触及不到的地方。运用得当,它能满足学生多种需要,如尊重的需要、归属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高校教师要善用非正式评价的方法和艺术,把握教育契机,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作者王维荣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高等人文社科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