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部门要发挥教育发展智库作用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时间:2022-04-11  阅读:次   |
42.9K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地不断探索如何做好和完善课后服务工作,如何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提升育人品质,涌现出不少典型经验。但也有学校存在课后服务形式单一、作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作为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和教科研的教科研机构,在“双减”中应发挥更大作用,在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课堂创新等方面赋能“双减”走深走实。

  助力作业改革。作业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落实“双减”过程中,绝大部分中小学大幅度减少了课后作业、家庭作业,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在作业方面还存在问题。可以说,每所学校都面临如何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确保不减学习品质的挑战。

  浙江省义乌市以区域推进“品质课堂”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校本作业优化行动。一是加强作业研究,进一步关注教学目标、学习过程、作业检测的一致性,实现了由注重知识技能向注重素质转变,由基础性作业向实践性、拓展性作业转变,由统一性作业向个性化作业转变,由基于经验的讲评向数字化评价转变。二是构建“基础+拓展”的作业类型,优化学生的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开发弹性、跨学科、拓展性作业,实现学生作业的可选择性和多元化。三是进一步完善课前、课中、课后每个环节的作业设计与管理,建立并逐步充实校本作业资源库。课前阶段优化导学案、助学稿等学习工具;课后优化作业设计与布置、批改与诊断、反馈与总结,建立有效作业评判细则。与此同时,我们定期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以优化作业和练习质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发展,进而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赋能课后服务。“双减”后学校面临着课后服务课程如何建设与实施的挑战。如何在学科课程之外建立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这需要教师掌握必要的课程开发理论,在教研员、科研员的指导下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使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获得统整化设计,有效提升课后服务课程的开发水平。

  同样,在课后服务的具体实施中,如何实现从“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转变,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讲到底、一管到底”、学生“一做到底、一坐到底”的被动局面,避免让课后服务沦为教师作业讲评课、学生作业课,这些都有待教科研部门的问诊把脉。多年来,义乌市倡导开展以探究、体验、合作为基本特征的项目式学习,推动主题化学习和依托信息化环境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以多元化、个性化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成长经历。同时,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质量监测、民意测验等方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效益。这些探索和积累为课后服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典型经验。

  提供质量监测。“双减”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教育改革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这需要加强对基础教育领域的质量监测。除国家已有的“双减”数据监测与报送平台体系外,各区域中小学的“双减”工作成效如何,还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以关注。教研员、科研员对区域内教情、学情较为熟悉,在收集学校各学科课程、教学、作业信息,评估教师教学成效与学生学业水平,探求学业表现与教学、家庭、社区等关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帮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把握本区域“双减”推进过程中教育质量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指导学校解决发现的问题,实现“双减”往深里做、往宽里做、往严里做、往远里做的长远目标。

  (作者陈向明 成佳梁系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