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合作交流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杂志 时间:2021-11-16  阅读:次   |
42.9K

  自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了两次战略机遇期。一次是1979年,邓小平访美并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签署《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为两国政府间开展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次是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基于反恐需要和中美共同利益,两国关系发展趋向良好。这两次战略机遇期为推动和深化中美政府间教育合作交流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也为民间教育合作交流铺平了道路,开创了中美两国全方位、深层次教育合作交流的大好局面,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教育科研合作和学术成果共享,也推动了人类和平发展的进程。

p50.jpg

  美国富布赖特学者黄维乔(Wei-Chiao Huang)教授在国内高校作讲座(本刊资料图)

  中美教育合作交流的回顾

  2019年3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巴科时指出,教育交流合作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进中美友好的民意基础。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全体会议上指出,人文交流对于促进民众相识相知、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具有独特作用,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构成中美关系的重要支柱。2005年,时任美国两党议员吉姆·库比和吉姆·奥伯斯塔在议案中指出,制定国际教育政策是美国外交政策及安全利益的必然要求。美国的国际交流项目为世界各国的领导者提供了正面接触美国社会及美国价值观的机会,为美国扩展其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埃文·瑞安在第六届“EducationUSA”年会上表示,学生流动将成为美国外交政策议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将影响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相交。教育外交就是通过国际教育促进年轻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未来储备人才。

  据统计,从1949年8月到1955年11月,由西方国家回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多达1536人,其中从美国回来的就有1041人。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政府间教育交流与合作稳步发展,民间和人文交流日趋活跃,规模日益扩大,层次逐步提升,领域不断拓宽,为推动两国政治互信、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政府间合作及交流有高潮、有低谷,成效有目共睹。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8年10月,双方签署中美教育交流谅解备忘录,开创了中美政府间教育交流的先河。1979年1月,邓小平在访美期间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中美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为两国开展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基础。1985年7月,中美又签署了《教育交流合作议定书》,为两国的教育交流确定了指导原则、交流领域和合作范畴,其中就包括中美富布赖特项目。该项目分为赴美和来华两类,赴美项目包括中国赴美研究学者、赴美联合培养博士生、赴美汉语助教项目;来华项目由美国来华专家和来华留学生免学费两个子项目组成。30多年来,约有1500名研究生或研究学者赴美学习或研修,700名美国专家来华任教。1998年,两国签署关于在中国实施美国志愿者项目的协议,由美方派遣美国志愿者在我国西南部分省市从事英语等教学工作。

  1989年下半年,中美双边教育交流陷入低谷,政府项目一度中止,唯有富布赖特项目没有中断。1992年后,随着两国关系逐步改善,很多美国知名大学校长陆续访华,我国教育部与美官方机构美国新闻署(USIA)、美国国务院教育与文化事务局、联邦教育部、国家科学基金会及非官方机构美国教育协会、美国州立学院与大学协会、国际学者交流协会、国际教育协会等的关系日趋升温,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也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

  1997年,以USIA助理署长劳埃洛为团长的USIA和联邦教育部联合代表团访华,双边高层互访日趋加强。2000年3月,中美签署《教育交流合作协定》。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出于反恐需要,美方主动与我国加强教育合作交流,开展了一系列实质性项目。2002年10月,两国在华盛顿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美利坚合众国教育部开展网络语言教学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该项目又称“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是两国政府间最大也最具实质性的教育合作项目,由双方共同组成的24名专家团队利用现代化网络语言教学技术和孔子“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的理念,经过4年的通力合作,开发出以动画为主要形式的70集中文和英文网上教学课件,经过在两国十几所高中现场教学试点及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得到两国教育界和师生的好评。同时,该项目还推动了中美省州级教育部门的合作和两国中学影子项目,推动了我国教育部与美国州长协会、美国州教育委员会、美国大学理事会和美国亚洲协会的合作,推动在美的中文教学,把中美教育合作交流推向更加广阔的空间,成为中美教育合作交流的里程碑。2005年7月,在美国州长协会年会上,中国教育代表团团长、时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代表中国教育部应邀作为主旨发言人出席,参加会议的有48位州长和他们的管理团队,另外两位发言人分别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地球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和一位印度的出版商。

  2006年11月,时任美国联邦教育部长斯佩林斯和国务院助理国务卿鲍威尔率领高规格大型高等教育代表团31人(包括13名大学校长)访华,并签署《关于进一步扩大教育合作与交流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在高层磋商机制、语言教学、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和联合科研及基础教育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标志着两国教育合作与交流进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密切合作阶段。2010年5月25日,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谅解备忘录》,正式启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妇女、青年等人文交流项目,包括美国未来4年派遣10万名学生来华留学,中方未来4年派遣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实施汉语桥万人来华研修项目,资助重点领域设立联合研究中心和乒乓外交40周年纪念活动等。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自2010年至2016年举办过7轮,2017年更名为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

  虽然受到两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方面的限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中美教育合作交流出现了较大波动,但总体而言依然为中美外交、经贸、科研的发展搭桥铺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间合作交流与政府间交流同频共振,又在低谷中默默前行、孕育时机。中美民间教育合作与交流是中美官方教育合作交流的基础和有力补充,是中美双边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推动中美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奠定了基础,在把美国先进教育理念、优质教育资源和成功教育案例引入中国的同时,也把中国的教育文化、中国方案、中国精神推向美国,让美国人民感知发展、开放、文明、包容的中国,感知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中国。

  在人员流动方面,2014年12月,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谋划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中国大陆留学生赴美,开创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后中美学生交流的先河。据美国国际教育学会统计,1999年在美中国留学人员仅有54466人,到2020年已有近40万人。我国自1956年接收4名美国奖学金生以来,截至2019年共接收美国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进修生)11414人。美来华留学生大多在我国高校学习中文、中华文化、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专业。在中国的美国留学生从2000年的2949人增长到2010年的13910人,到2019年下降到11639人。

  在中文教学方面,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2000万。2008年,首届全美中文大会在华盛顿举行,大会由美国亚洲协会、大学理事会主办,迄今已举办14届。全美中文大会对美国的中文教育与研究、深化东西方文化理解和两国合作交流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世界情怀和跨语言、跨文化能力,以及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支持中国的美国青年一代奠定了基础。截至2019年底,全球162个国家(地区)建立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孔子课堂,在美孔子学院达到105所。为满足美国民众与日俱增的对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美国高校普遍开设了中文系或东亚系,全美50个州中有49个州的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2020年7月,孔子学院总部更名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孔子学院品牌改由“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负责运行,在基金会成立一周年之际,正式批准新建4所孔子学院,批准3所孔子课堂更名为孔子学院。这标志着孔子学院的管理、运营完成了转型升级。

  在中美千校携手项目方面,自2014年7月作为第5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成果在北京启动后,该项目以“千校携手、热爱自然、绿色生活”为主题,遴选中美1000所具有一定交流基础的中小学参与,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及实体交流活动分享在绿色校园、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课程与项目。截至2020年,双方已有千余所中小学参加该项目,其中包括中国30个省、区、市的824所学校。

  在合作办学与合作研究方面,根据英国无国界高等教育观察组织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跨境教育研究所数据显示,全球海外分校的数量从2000年的84所增加到2017年的263所,遍布全球76个国家,在校学生约18万人。美国是开设海外分校最多的国家,共建有109所海外分校。据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美开展合作办学机构31个,其中包括4所独立法人办学机构(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温州肯恩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办学项目327个。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一方面可借鉴国外师资、课程和理念,为中国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让国外师生体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历史文化和教育科技状况,推动各国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p52.jpg

  2012年,美国查尔斯顿大学游学团在中国高校(本刊资料图)

  中美教育合作交流的现状

  近两年,英国脱欧和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快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去全球化”“逆全球化”,世界秩序加速重构进程,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合作交流造成很大冲击。中美两国的政治互信度急剧下降,使两国政府间的教育合作交流基本陷于瘫痪状态,民间交流依然在探索中前行。

  学生学者交流中断。时任美国副国务卿卡伦·休斯曾提出美国大众外交的4个E,即Engage(接触)、 Exchange(交流)、Education(教育)和Empower(赋权),以美国优质教育资源为载体,保持和维护美国的领先地位。特朗普执政时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双边教育科技合作交流设限,包括限制部分持F-1和J-1的中国学生学者进入美国,将中国13所高校列入可能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的“实体名单”,将孔子学院美国中心注册为“外交使团”等。

  2020年8月26日,美国北得克萨斯州大学突然宣布驱逐所有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的公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并限他们在一个月内离境。2020年7月,美国政府出台新规,持非移民F-1和M-1签证的全部在线网课学习的国际学生,将不能继续留在美国,也不能合法进入美国。由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等高校的强烈反对,此项规定被迫撤销。2020年7月,美国政府突然要求中国政府在72小时内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驻休斯敦总领馆领区所辖南部8个州和一个托管地,以石油化工、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农业技术等优质教育资源而著称,领区内中国留学人员约占在美中国留学人员总数的五分之一。这一连串的举措给包括中国留学人员在内的国际学生在学业和心理上造成很大影响。拜登执政之后,依然延续特朗普执政期间的政策,将违反10043号总统令的学生拒之门外。2021年7月初,500多名中国留学生联名致信中国驻美国使馆,反映他们赴美留学签证申请被美方拒签问题。

  孔子学院因美国政府政策改变而关闭。2006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大学校长峰会上发起“国家安全语言倡议”,主张加强中文等“关键”外语的教育,并于翌年由联邦政府拨款1.14亿美元,正式启动包括中文、韩语、俄语及阿拉伯语在内的语言旗舰项目,项目涵盖中小学和大学,旨在培养美国国家战略安全所需的外语人才。2018年8月,特朗普签署《2019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规定任何用于国防的拨款和资金不得用于高等教育机构的中文项目,导致一些设在美国高校的孔子学院关闭。

  政府间项目基本中止。中美富布赖特项目是由美国政府资助的旗舰国际教育计划,是中美教育合作交流中持续时间最久、最具实质意义的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奠基人富布赖特曾说,美国通过为穷困国家提供教育援助和培养青年领袖来影响国际政治事务。2020年7月14日,特朗普宣布中止与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所有富布赖特交流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等项目依然在探索中前行。美国不少州政府限制利用政府资金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但是部分藤校和公立院校,如杜克大学、纽约大学、茱莉亚音乐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则认为在具备教育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潜力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设立校区,可以推进校园国际化,提升学校竞争力和影响力。我们则可借助美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扎根中国本土,培养国际化人才。这两种需求高度契合,尽管政治气候风云变幻,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5年5月22日,习近平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教育造成重大冲击,却推动了教育数据、出版物、课程的开放,推动了在线课程、招生录取、评估认证、视频会议、网络交流等教育资源的共享。人们一旦适应和习惯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就会逐渐放弃以往的方式,并会产生迭代影响,也将带来在线教育和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形式的变革与更新。

  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政策为双边教育合作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已经从跟跑、并跑到领跑阶段,中国的人才红利和人力资源红利正在逐步释放和发挥出来。这些也为中国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十四五”规划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已成为教育大国,开始迈向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青年一代的教育水平、全球视角、教育国际化视野、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这也为中国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内部条件。

  2005年9月24日-10月2日,由美国亚洲协会和全美州首席教育官理事会组织的高级别教育代表团一行21人访华并撰写报告。报告指出,正如美国无法在经济领域和国家安全领域孤立自己一样,美国也不应在教育领域孤立自己。美国若想在当今世界中保持全球领导地位,应把了解和认识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当作头等要务。亚洲和美国的青年人需要互相认识和了解对方,因为他们需要共创和共享同一个未来。他们和大多数美国教育界人士认为,与中国开展合作交流不但不会加速美国的衰败,而且会延缓这一过程。

  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摩擦加剧着双边教育合作交流的难度,但交流合作不会停止,只会加强。由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及国家利益所在,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摩擦不会间断,只会加剧。1944年,罗斯福推动建立的政治体系(联合国)、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后来的WTO)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在过去近一个世纪里,美国几乎主宰着世界上一切重大事务。随着岁月流逝,美国在三个体系中的话语权逐一被削弱,美国阻止和打压新兴大国崛起的企图一次次落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国际学生是潜在的人才资源,也是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之一。2021年7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布《美国对国际教育的新承诺》,鼓励更多国际学生和学者赴美学习,更多的美国人到外国学习和研究,重点关注国际教育,努力多元化地参与国际教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只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困中求稳、稳中求进、进中求效,讲好外国人喜欢听、能听到心里去的中国故事,中美教育合作交流就会潜移默化地推动两国关系向着命运共同的方向发展。(作者 魏礼庆 系齐鲁理工学院副校长,曾任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教育领事)

  来源:神州学人(2021年第11期)

  作者:魏礼庆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