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知音难忘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7-11  阅读:次   |
42.9K

  ■遇见·“我与中国教育报”征文庆祝中国教育报创刊40周年

  在我长期从事儿童研究与家庭教育的历程中,与许多媒体都有过很好的合作,但是最难忘的,也最感谢的是中国教育报,在内心深处总有一种知音的感觉。经过多年的深度合作,我由衷地认为,中国教育报既大度稳健又勇于担当,无愧于中国教育第一大报。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有力地推进了改革进程,教育改革也成为举国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我连续采访中日儿童夏令营,希望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反思中国的教育。随后,我发表了深度报道《夏令营中的较量》(以下简称《较量》)。1993年11月2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转发了《较量》,并配发了短评《心中沉甸甸的问号》。11月27日,中国教育报发表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负责人的谈话《怎样培养和关心下一代》,“希望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通过《较量》,从更广、更深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共同铸就我们民族的未来”。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大讨论在全国迅猛展开。

  这场教育大讨论涉及教育观念和国际比较等诸多问题,绝大多数参与讨论者都在反思,也有人质疑《较量》,甚至认为《较量》是“杜撰”的,是“神话”。为了澄清事实、明辨是非,我又写了7000字的文章,题为《并非杜撰,也并非神话——〈夏令营中的较量〉作者证言》。放下笔后,我却疑惑起来,这样的文字适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吗?当我试着将这篇手写的文章送到报社后,1994年3月16日,中国教育报以整版篇幅全文发表了我的文章,令我倍感欣慰,也对该报刮目相看。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由于中国教育报是中国教育第一大报,又是教育大讨论的主要组织者,《并非杜撰,也并非神话——〈夏令营中的较量〉作者证言》的发表引起了强烈反响。随后,针对后续的质疑,4月11日,中国教育报推出责任编辑的长篇文章《关于〈夏令营中的较量〉答客问》。4月29日,我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5000字文章,题为《两种爱心两种命运——再说〈夏令营中的较量〉及争论》。5月27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会议的报道,呼吁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今天,当我们回首1993—1994年那场教育大讨论,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因为它真实而紧迫,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关系到教育的改革和民族的未来。后来很多年,我与中国教育报开始了多方面的合作。2015年,自我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退休后,被聘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没想到,由此与中国教育报的合作更深入更持久。自2015年开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年年举办家庭教育国际论坛或学术年会,还主办全国家校社合作经验交流会及相关研讨会。让我感念至今的是,中国教育报的家教周刊几乎对我们每次学术会议都给予了详尽报道。

  高山流水,知音难忘。我与中国教育报的深厚情谊绵绵不绝。

  (作者孙云晓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