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抢跑”后的理性回归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08-08  阅读:次   |
42.9K

  “双减”政策落地,大城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调查 校外培训:“抢跑”后的理性回归

  编者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其中提到,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曾经火爆的校外培训逐步降温。今年暑假,家长们会作何选择,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期?本报记者在北京、福州、济南等地实地探访校外培训机构。

  这个暑假,对家住北京的陈女士和儿子小张来说,竟变成一场维权之旅。

  今年5月份,陈女士就在某知名机构为儿子报名名师的暑期“古文观止”语文课程,并交纳4550元课时费用。但课一天没上,就遭遇了“金牌教师”放鸽子。

  陈女士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个人形象广告出现在很多网站和朋友圈的语文名师,竟然会选择“跑路”。就在开课前一天的晚上6点,这位“金牌教师”在群里单方面宣布:因为被机构方拖欠课时费用,严重侵害了其权益,所以他不再担任该机构的授课教师。

  还没开课,老师却不见了,群里顿时炸开了锅。在家长轮番电话和微信轰炸下,本期课程的班主任在群里表示:“正在和校方沟通,会尽快调配新的老师来上课。”

  名师“马甲”众多,家长难辨真假

  66%参与调查的家长赞成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

  陈女士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后知后觉的“鸡娃妈妈”。

  整个小学阶段,陈女士并未给儿子报学科类的辅导班,但到了初中就傻眼了。同班同学有不少都报了课外班,有的甚至全科都报了个遍。陈女士在同事的介绍下也报名了一个假期的线上课程。

  在该机构的介绍中这样描述这位金牌教师:金牌语文名师,五三经典高考语文学科外聘专家、某某网首席教育官、副总编辑,成功预测了多年高考作文,2015—2020年高考均有满分作文弟子……

  但是随着了解深入,陈女士发觉这些耀眼“头衔”大多数都有水分。一位曾经在培训机构工作的老师给陈女士解密这些名师是如何被包装出来的:

  如果教师毕业于普通学校,培训机构的宣传话术是,“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成就卓越,专业功底扎实,擅长某某领域”;如果教师有学校实习经历,则要大书特书,“有丰富的教师工作经验,深谙教学规律,在教学岗位上游刃有余。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某某学科名师、某某学科总教头、深受孩子喜爱的明星教师,国家教育改革先锋,独创某某教学法,所带学生有80%进入国内双一流高校。”这位工作人员告诉陈女士,这些培训机构的常见话术,大部分都经过包装。而一些号称的名师,有的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

  而在家长维权群里,陈女士发现,很多家长都不同程度地在培训机构“踩过坑”,其中一位家长不仅报了名师语文课,还报了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金额加起来近万元。还有家长并不是第一次受骗,去年报的一家英语培训机构花费8000余元,也打了水漂。

  校外培训到底有没有用,到底能不能提高成绩,是困扰很多家长的头号问题。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近日开展了线上调查,阅读量超过10万,共有超过2.4万名家长参与。调查显示,近半家长对校外机构培训效果不甚满意。

  在经历了一轮轮“抢跑战争”后,华南某城市家长李勤(化名)终于看清现实,校外培训机构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全面发展。今年暑假,他决定不再让儿子参加校外培训了。

  在这之前,李勤和爱人因为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加之校外培训机构一直推销课程,2020年暑假,他为孩子在多所校外培训机构报了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类补习课程。那个暑假,李勤的孩子几乎是在校外培训机构度过的。这期间,李勤很少看到孩子的笑容。

  “暑期结束后,孩子就和我说他不想去校外培训机构了,因为在那学的语数英等知识是学校课本知识的拓展,让他压力有点大。”校外培训机构布置的一些作业,也让李勤感到棘手。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看来,现在,不少家长缘于对子女未来教育前景的不确定性,患上了严重的“教育焦虑症”,导致中小学生的过度教育,其重要表现,就是通过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以增加对未来所谓优质教育追求的安全感。这种过度教育,不仅违背教育规律、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

  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调查显示,逾八成家长与培训机构产生过纠纷。在各类纠纷中,经济类纠纷最为凸显,占比高达23%,具体有退费难、商家卷钱跑路、预付费周期过长等。其次是教学质量纠纷,18%的家长认为,培训机构的教学环境简陋,教学质量差,无法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但机构却不愿采取改进措施。对此,有66%的家长赞成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

  孩子有了更加多样的成长选择

  “双减”落地,吹动教育新风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靴子落地砸起一片水花。多家媒体报道称,港股及美股教育股集体暴跌。

  “双减”意见的出台,让家长刘梦诗(化名)没有以前那么焦虑了,“减少孩子校外培训负担,能让孩子们都能回归同一起跑线”。她的两个孩子,均就读于华南某大城市一所小学。之前,孩子告诉她,在开学时才学的一些新知识,有不少同学在假期时就提前在培训机构学了。

  这曾让刘梦诗感到焦虑,想把孩子放到校外培训机构学习。但因为需要家长陪伴,加上不愿意加重孩子负担,她听从学校建议,没让孩子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的补习。“校内的老师都有好的教学方法,孩子在课堂上就能‘吃饱’,综合素质评价也比较优秀。”刘梦诗说。

  随着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的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今年暑假,家长们又会作何选择,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期?

  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调查显示,这个暑假仍有85%的家长为孩子报了校外培训班。但是与往年一窝蜂扎堆学科培训的情况不同,目前的校外培训种类更加多元丰富。

  其中,有38%的家长选择了素质类校外培训,主要渠道有参加少年宫和儿童中心的课程、报名校外培训机构等,原因有孩子兴趣使然、希望孩子全面发展、课程吸引力强等。由此可见,“双减”政策的后坐力正在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更加理性,学科抢跑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缓解。

  在济南市槐荫区,青少年宫为该区学生提供公益性艺术培训,开展了40余项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深受学生喜爱。福州市鼓楼区科学艺术宫负责人张秀萍表示,今年暑期人满为患,与往年相比,要以排队取号的方式才能选择自己中意的课程。

  对于双职工家庭,校内托管成了热门选择。自教育部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以来,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承担暑期托管服务工作。相较于校外培训,校内托管有着更为完善的硬件设施、更专业的教师队伍、更低廉的价格,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调查显示,超三成家长愿意为孩子报名参加学校暑期托管班。

  今年暑期,广州市为着力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在11个区选取条件较好的106所学校,开展小学生暑期托管。第一周参与学生人数达到了12244人。

  得知孩子所在学校开设暑期托管班后,李勤为孩子报了10天的暑期托管。孩子每天回来都会和李勤分享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孩子回来后没有作业,我们不用因为辅导作业的问题烦恼,现在亲子关系更加融洽了。”李勤从孩子的神情感觉到,他比上校外培训机构时开心多了。

  “老师在课上引导我们开动脑筋,答对了还有奖励,特别期待第二天的课程。”李勤的孩子告诉他。

  另外,学生暑期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调查显示,有19%的家长选择带孩子旅行,有10%的家长允许孩子宅家放松。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她特意将年假安排在了暑期,为的就是跟孩子一起过暑假。“我们已经安排好了假期活动。上午我们在家学习,下午我带着孩子打篮球、骑车,晚上一起看夜景。”该家长说。

  对于家长陪孩子过暑假,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华平觉得很欣慰:“家长一定要明确暑期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处理好学习与休息、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等关系,真正承担起主体责任,而不是认为把孩子送到暑托班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要真正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促进其精神成长的角度,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

  “双减”工作的开展是民心所向,也净化了教育生态。但是,也有家长表示,“双减”工作与其他配套措施齐抓共管,才能事半功倍。

  在此次调查中,一位陈姓家长评论:“减少中高考科目、杜绝成绩排名也很重要,不能用成绩好坏给学生分等级。”也有家长认为,应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培养出更多优秀教师,发挥教师的带动作用,毕竟“只有教师和孩子形成共鸣,携手共进,教与学才能大踏步前进”。

  各地监管部门为校外培训“降温”

  “双减”政策持续净化教育生态

  “有很长一段时间,培训机构通过贩卖焦虑,让学生和家长认为只有通过额外补习提高成绩,但同时行业也乱象丛生。今后政策稳定性下来了,行业会和政策和解,在国家规范下健康运行。”面对政策影响,校外培训纷纷在政策引导下积极转型,以拥抱变化。一名培训机构的老师说:“从2018年开始,国家就不断推出政策,让整个行业变得更加规范,也让一些不规范的机构无所遁形。”

  其中,加快布局幼儿托管、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步伐也是机构转型的一个着眼点。教育投资人徐华认为:“目前政策给予的调整方向其实很多,包括素质类、科学教育、职业教育等方向,都是政策鼓励的。政策并未把路都封死,作为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契机调整方向,让股东方认可自己转型的可能性,双方共同度过这一时期。”

  以新东方为例,在当前售卖课程中,少儿编程、少儿机器人、少儿国际象棋等素质类课程被放在明显位置。7月28日,猿辅导也正式推出国内首个基于AI互动内容+动手探究的STEAM科学教育产品。科德教育回应“双减”政策的公告则声称职业教育未来将成为公司的主要业务。好未来发布了成人教育品牌“轻舟”,并上线了托管品牌,招收小学生,提供放学接送、餐食、自主提升等服务。以音乐、舞蹈、美术为代表的非学科培训显得异常火爆。

  “双减”政策意在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为过热的校外培训降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持续发力。

  福州市市场监管局围绕重点对象摸排,严查培训机构证照不全、虚假宣传、食品安全隐患等违法经营问题,并建立了完善的投诉举报机制,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今年,济南市把6月份确定为“日常监督检查月”,对全市14个县区的3055家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对公示情况以及合同签订、安全消防等11项内容等进行拉网式督查,有101家机构存在需要整改的问题,并于6月25日前全部整改完毕。

  济南市罗而小学另辟蹊径,以丰富多彩的校内培训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平台,加大投入力度,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社团文化活动,如“三香五艺”课程、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全员性的合唱比赛等。

  监管部门的治理,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也推动着家长观念的转变,家长们不再盲目扎堆学科培训。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调查显示,这个暑假,家长给孩子的安排更加多元丰富,也更符合教育规律。

  在北京海淀银网中心,一位送孩子参加舞蹈课的妈妈表示,现在给孩子报班更多的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也不会强迫孩子上补习班,毕竟新闻看多了,了解了培训机构乱象,也逐渐理智起来了。

  然而,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提醒,在校外培训机构面临强监管的背景下,一些机构减少甚至关闭了学科类培训业务,但是家长对于孩子提高成绩分数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因此,这种需求可能会外溢到家教市场,表现出一定“热度”。他还特别提醒,在当前,部分培训机构人员以个体的方式,参与家教市场、深入家庭开展培训服务,也使得家教市场规模有所增加。

  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调查也显示,有11%的家长选择与其他人拼班请名师辅导,6%的家长选择了一对一形式的家教。

  李子蓝升入初中后,他的父亲跟几个家长一起“拼团”请了一位刚从培训机构离职的老师。估算下来,一个暑假的培训费竟然比原本在机构要多出一倍。同时,尽管很多学科类培训机构都在调转“船头”,其中仍有不少机构的“美育”“素质拓展”课程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记者在某培训机构试听其小学美育课程时,发现讲师依旧在讲解语文的常见题型和答题思路。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调查显示,有24%的家长在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时遇到过以素质拓展为名、行学科培训之实的情况。

  “可以从师资源头抓起,如严禁在校教师违规在校外从事各种形式的学科辅导,严厉打击培训机构以‘换马甲’等形式进入家教市场等。此外,还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补益各类官方暑期托管服务,为孩子提供看管照护、素质拓展等服务。”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说。

  “要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尊重儿童的休息权、健康权,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走出‘短视化、功利化’教育的困境,从根本上守住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底线,否则,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张志勇说,实施“双减”政策,从本质上说,是对一系列教育观念的纠偏,是依法依规治教,恢复和重建良好教育生态。

  (采访:本报记者刘博智龚萍刘盾魏海政黄星见习记者张赟芳实习生张敏统稿:本报记者刘博智见习记者张赟芳)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