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巧解课后服务三对矛盾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08-08  阅读:次   |
42.9K

  减负与提质,教师奉献与服务可持续性发展,弹性离校与安全管理,这些难题如何破解?

  湖南株洲:巧解课后服务三对矛盾

  █区域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系列报道之三

  “没有杂音,无一起舆情,无一例投诉,实施三年平稳顺利,群众普遍满意。”对于已推进三年的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湖南省株洲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各学校校长充满自豪。

  2019年以来,株洲市教育局积极探索化解“三点半”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并将此作为主题教育的一项突破项目,先试点,后推开,办出了有温度的校内课后服务,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关键是寻找平衡点,才能叫好又叫座!”株洲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安浩说。今年6月,株洲市入选教育部遴选确定的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

  寻求减负与提质之间的平衡

  放学之后,接受学校托管的株洲市天元区尚格小学学生刘奕鸿,每天先是花一个小时完成作业,之后开始练街舞,这成为他“三点半”之后的生活学习常态。“街舞跳得越来越好,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好,孩子性格开朗多了。”刘奕鸿的妈妈由衷地感谢学校和老师。

  校内课后服务,在减负与提质中找到平衡点,这是株洲市教育局从一开始就重点考虑的制度设计。

  “校内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不是学生的自习课,也不是学生的补习课,更不是放羊式管理。”吴安浩说,合理利用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好校内课后服务活动,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让课后服务真正成为“减负提质”的民生工程。

  2019年,在天元区试点的基础上,株洲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精心设计“1+X”课后服务项目,“1”是每天拿出1个课时进行作业辅导,是规定动作,是基本要求;“X”是用其他课时进行音体美及各类社团活动,是自选动作,是自主安排。

  株洲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李建国说,株洲市在做实“1”方面花功夫,在做大“X”方面下气力,充分发挥“1”和“X”的功能,让“1”成为义务教育减负的主要途径,让“X”成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主要阵地。

  做实“1”,减轻学业负担有保障。记者在多校了解到,教师精细的课后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当天的学习任务,完成当天的作业内容。在作业完成方面,相比社会机构提供的课外培训,校内课后服务师资队伍更专业,尤其是作为学生平时的老师,更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种课后指导,既可以及时解决当天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及时完成当天布置的适量作业,还可以避免家长不必要的焦虑,实现学生课后作业的真正减负。

  做大“X”,学生全面发展有平台。各学校精心设计各类艺术、体育、拓展、科技等课程和社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这些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支撑,随着课后服务的有序推进,随着学生的深度参与,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天元区尚格小学每天除了集中1个课时进行作业辅导外,还组建了21个社团,例如音乐类的陶笛、竖笛、合唱,体育类的武术、健美操、足球、网球、篮球,科学探索类的耘梦园等。

  “这些社团活动精彩纷呈,满足了家长需求,促进了孩子成长,凸显了学校特色,极大地增强了学校活力。”尚格小学校长马谋幸说。

  寻求教师奉献与服务可持续性发展的平衡

  推进课后服务,教师是关键。

  “老师自己也有小孩需要接送,有老人需要照顾。”株洲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齐长新说,推进课后服务,必须为教师提供一定的经济待遇等保障,但也不能说让教师完全不讲奉献,必须在这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让教师接受,让家长接受,让课后服务可持续性发展。

  要给予一定经济待遇,必须收取一定费用。但在2019年,株洲全面推行课后服务时,政策并不明朗,能不能收费?怎么收?收多少?怎么用?当时上级政策并没有具体明确。

  这是个“雷区”,但必须蹚过。此时,株洲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重要支持,株洲市发改委、株洲市教育局先后联合下发了两个文件,为株洲市课后服务收费提供了依据。

  这在湖南是第一个。

  株洲市总体原则是,课后服务为公益非营利,体现教师的奉献与情怀。明确了收费标准最高不超过5元每课时,每天不超过10元,对建档立卡困难家庭的子女实行免费。收取的费用主要是用于支付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额外工作报酬和开展服务的各类设施耗材。

  “收取费用不多,远远比不上校外培训机构,家长普遍接受;教师主要讲奉献,又给予了一定待遇,寻求了多方平衡,让课后服务实现了健康可持续发展。”李建国说,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在此项工作中,收费低廉,报酬微薄,打破了原来教师的作息时间,许多学校开会都要利用中午时间,或者安排在晚上6点钟以后,非常辛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责任担当。

  为顺利推进课后服务,株洲市结合师德师风建设,以党员示范岗、单项评优评先等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全市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热情高涨。“我们学校除了一位心脏做过手术的老师和一位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其他老师都参与进来了。”天元区凿石小学校长汤彩霞说。

  目前,株洲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覆盖全市10个县、市、区,截至6月底,共有448所学校参与,城区小学课后服务人数达到城区小学生总数的62%,城区中学课后服务人数达到城区中学生总人数的64%。参加课后服务的小学教师达到小学教师总人数的83%,中学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比例达91%,在学校普及范围和师生参与率上,真正做到了覆盖全市。

  寻求弹性离校与安全管理的平衡

  在课后服务结束时,还有部分家长因为种种原因,仍不能及时来接孩子回家,怎么办?

  为了进一步解决这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株洲市积极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学校根据家长特殊情况提供延时服务,实行学生弹性离校,教师弹性值班。这在不少学校已经开展。

  荷塘区教育局鼓励学校做好“弹性离校”服务,特别设置了课后服务弹性时间,最迟可以延长到晚上6点,并加大教师开展社团活动之后的延时工作奖励力度,提高教师服务意愿。该区红旗路小学,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向学校提交申请延时接送孩子的时间,学校根据家长的申请统计学生离校时间,再统筹安排延时放学时间段。

  芦淞区立人小学负责延时放学的教师,由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教师轮流值班,延时放学的学生统一安排在固定的教室进行自主阅读、课后作业、集体游戏等。

  “延时服务是让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尽力而为,因校而异。因此,全市没有提出统一要求。”齐长新说,实际上,弹性离校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学校承担了更大责任。弹性离校在方便家长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学生安全等问题。

  因此,对于弹性离校制度,株洲市把学生安全摆在首位,要求每一项课后服务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每一位服务教师对学生点名,对缺勤的学生、延时的学生进行严密跟踪,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部分学校还与公交专线协调,延长开行时间,充分对接学生。

  天元区凿石小学对于下午5点半以后还未接走的学生,集中安排在晚接点,每天都安排两名教师负责晚接点安全和秩序管理,并充分利用家长力量,家委会专门成立了安全部,设立12个护学岗点位,实行家长轮流值班,几年来,保障了1700多名参与课后服务学生“零事故”。

  该校家委会主席寻俊华说:“安全是重中之重,家委会与学校充分配合,建立了家委会、学校、年级、班级四级安全机制,确保了孩子安全离校。”

  “费用更便宜,学生更安全,家长更安心,课后生活更丰富。”吴安浩说,株洲推行课后服务三年来,做到了学生发展更加全面,家长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学校特色更加鲜明,校内课后服务成为了一项真正解决百姓问题、实现教育惠民的民生工程。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