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美省州大学合作注入新内涵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1-19  阅读:次   |
42.9K

  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巴科时指出,教育交流合作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进中美友好的民意基础。

  大学是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推动两国青年加深了解、厚植友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为中美两国夯实了民间交往的根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美省州大学(中国省属高校和美国州立大学)通过创新思维和信息技术,开拓中美高校合作共赢新局面,在构建中美合作立体化平台、建立优势学科联盟、提高国际课程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通过教育合作为中美地方经济合作、人文交流注入新内涵。

  凝聚共识加强中美教育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加强教育交流,创新合作模式,建设更开放、更包容的大学,参与构建全球高等教育新格局,是中美大学未来发展的共同目标。

  要加强中美省州教育对话,以更开放合作的姿态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丰富中美地方人文交流内涵,扩大中美两国民间教育交流影响力。

  要推进中美省州大学交流合作,鼓励中美师生双向流动,加强中美省州青年国际理解教育,从深层次奠定中美教育合作的基础,为两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带来更多的优惠和便利,同时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要扩大中美省州语言学习交换项目,通过国际论坛、学术联盟、友好城市、姐妹学校等平台,促进中美省州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推动中美地方人文交流长足发展。

  顶层设计完善开放办学体系

  教育交流合作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规范、有序、立体的中美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构建开放包容的合作体系,有助于增进中美友好的民意基础,促进中美人文交流取得积极成果。

  一方面,要在中美两国政策引导下,构建中美省州教育互动体系。一是规范交流合作管理机制,提升合作层次水平。二是加强合作办学、境外办学以及在线教育的政策研究和支持。三是健全合作共赢的交流机制,统筹多边、双边、区域、次区域的教育开放。四是健全合作交流的服务保障机制,推动教育服务的便利化和快捷化。

  另一方面,要完善中美省州大学开放办学体系。一是搭建深层次、宽领域、实质性的多维立体交流平台,进一步构建双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探索疫情常态化形势下中美教育合作新模式,携手应对疫情,为学生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三是加深中美两国文化理解,夯实两国民间人文交流基础。

  聚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稳定中美省州大学已有的合作基础,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在联合培养人才方面实现优势互补,构建中美联合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鼓励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和联授,以更加开放创新的举措推动教育发展。

  推动资源共享共用。加强联合办学过程管理,通过学分认证、来华授课、师资培训、教学研讨、开发课程等形式,实现中美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共享。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中美省州大学可共同制订联合培养方案,引进美国ABET(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工程及技术教育认证、AACSB(国际商学院协会)商科认证和IFT(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行业认证等课程体系,设置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创新实践等课程模块,培育国际化课程群,提升培养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提升学生培养质量。要打破中美省州大学专业限制和学科壁垒,由中美教师共同教学,实行中外学术双导师制,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专家督导等方式监督管理教学过程,构建中美联合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真正做到中美学分互认和学位联授,保证联合培养质量。

  全方位推动学生交流。要构建中美学生立体交流平台,鼓励国内学生通过双学位、YES(国际青年交流生)项目、带薪实习、暑期游学等方式赴美学习交流;鼓励美国学生来华交流,设置来华留学奖学金,或通过开展主题工作坊等方式开展交流;举办中美文化讲堂、中美大学开放日等活动,推动中美师生交流互动,打造国际化校园。

  服务地方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要通过分享中美教育合作智慧和方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构建立足本土、深度融合的中美省州大学合作交流“双循环”教育体系,带动中美城市间合作,进而推动中美经贸文化合作。

  中美省州大学要在“4I”理念(Introduction引进、Integration融合、Internalization本土化、Internationalization国际化)的引领下,加强科研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公共卫生、社会治理、气候变化、人工智能、能源资源等领域开展研究合作,共建一批信息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美食品科学联合实验室、中美智能制造工程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

  中美省州大学要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合作共建计算机、经济、金融、生物、材料、机器人等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示范基地,为地方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支撑。同时,充分利用地方企业、政府资源,促进中美省州大学与企业共建中美学生实践实训基地,搭建中美省州大学与地方互动合作平台。

  总之,中美省州大学应探索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合作形式,构建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合作新局面,共同探讨高等教育的使命与未来,让教育合作成为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的桥梁和纽带。

  (作者 蔡蔚系常熟理工学院中美学院院长)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