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驱动“一区两群”职教协同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9-13  阅读:次   |
42.9K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全国、全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动重庆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构建实施“一区两群”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格局,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多层次、全方位整合发展新做法,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作用。学校充分整合政府部门、市场、高校优势,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协同创新,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力求提升在专业群、科研、人才方面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和支撑度,助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协同创新

  共谋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路径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渝东南、渝东北等地的6个区县、职教中心和企业就推动校地、校企、校际深度合作,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职教作用等方面达成协同发展意向,围绕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需要,学院发挥其在专业领域的学科、技术和人才优势,将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结合,促进专利等科研成果在地方落地转化,与各区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地、校企、校校合作,联合打造国家综合型产教融合基地和示范性校企合作项目。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各区县职教中心探索学校专业共建、联合招生、共育共培合作、“1+X”职业技能证书试点、中高职“3+2”衔接等办学模式,充分利用各自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共探、教学共研、活动共参、设备共用、师生互派、互助共赢、特色发展,持续推动各地区职业学校内涵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共同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学校与各地职业学校围绕“提升治理水平”“促进专业内涵建设”“联合实施人才培养”“协同推进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方面开展校际探索与合作,通过筹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专业群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定位等。根据各地区职业学校特色优势,共同组建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指导团队,在国际交流、“一带一路”等提质培优建设项目中提供智力支持和指导服务,为推动重庆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新阶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搭建平台

  联合培养社会技能型人才

  学校深入各区县“双创”基地、企业与工业园区,创造性地提出依托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打造市级、国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协同发展示范中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分中心”“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实践基地”等六大基地。校地双方选派相关人员开展各种层次的管理人员研修、职业教育培训、技术培训、学徒制培训等,利用自身优势与资源为培训提供师资、技术、政策等条件。鼓励和支持校地双方人员挂职锻炼、互相交流,探索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途径,发挥职业教育培养社会所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作用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

  学校与各地区企业、职业学校在科技咨询、技术服务、决策咨询等领域开展有组织、多层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共同筹建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充分利用科研与人才优势,为区域重点产业和企事业单位科技研发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联合申报国家、省级研发项目、基地和人才专项等,鼓励科研人员将高新技术成果和项目运用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与地方领办、创办、合办高新技术企业。

  突出优势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与学校在酉阳县派驻的3名驻村干部的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改进对口帮扶乡镇党建工作阵地,打造党建文化等。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当地文旅开发,共建文化旅游实践基地。实施“1+4+N”教育培训帮扶计划,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逐步构建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培训体系,培训乡村振兴所需技术技能人才400余人。

  学校按照“政府部门主动、学校主体、市场导向、企业参与、产业集聚”的总体思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产教融合为抓手,筹建乡村振兴学院。积极引入第三方优质企业探索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政校企三方依托产教融合基地共同打造服务当地区域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李曌)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