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养老服务领域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8-08  阅读:次   |
42.9K

  创新培养“团队式”养老服务人才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养老服务领域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019年以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养老服务领域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培养“团队式”养老服务人才为目标,以山东省高水平养老服务专业群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团队协作机制为动力,以构建更具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养老服务模块课程体系为重点,“校企循环,五阶递进”创新“团队式”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多形式的产教融合平台,着力打造“二·八式”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新模式,开辟了“团队式”卓越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新路径。

  创新构建“二·八式”养老服务团队协作新模式

  为实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从个体发展到与团队建设结合的转变,提升教师跨专业、跨部门、跨行业协作能力,学校对接养老服务职业岗位群,与聊城市人民医院、鲁西骨科医院(护理院)等区域代表性养老服务机构深度合作,组建了“二·八式”专兼融合协作共同体。“二”指协作共同体由学校和企业两类人员组成,“八”指共同体由学校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药学4个专业的教师和养老服务机构的护士、健康管理师、康复治疗师、药剂师4个岗位的技术骨干组成。以“二·八式”专兼协作共同体为基本的工作单元,实行“双岗互聘、互为导师、多岗执业、多点取酬”协作模式,共同开展校内外教学、科研、培训与生产等工作。目前,学校已全职聘任养老服务机构的16名技术骨干,机构从学校选聘16名骨干教师,组建了4个产生引领效应的“二·八式”协作共同体;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发挥共同体专兼教师特长,协作共同体采取“定任务、明指标、重考核、强奖励”措施,将山东省高水平养老服务专业群建设任务和养老服务机构部分工作任务逐一分解至各共同体中,实行共同体任务责任制;同时,在学校设立产业教授岗,柔性引进山东省科技创新人才、泰山青年学者和山东省首席技师等高层次人才各1名;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专家工作站,聘任团队1名省级教学名师和3名“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质量督导员进站,共同引领协作共同体建设,在推动区域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双方人员无障碍交流合作,加速校企双方高水平人力资源的提升和集聚。

  协同共建“1+N”医养康养产业学院

  搭建多要素融入的“1+N”医养康养产业学院。学校依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秉持“校企双主体、双发展”的合作理念,以“专业设施设备共建、人才订单培养、教师与员工培养、纵横课题研究和行业赛事举办”等有形资产和无形技术投入为纽带,与聊城市人民医院、水发民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20余家医疗、养老服务机构共建混合所有制性质的“1+N”医养康养产业学院,推行学校院长和机构负责人双负责制、教师员工双岗制和行政管理人员互聘制“三制”管理模式;在“1+N”医养康养产业学院,立足双方需要和优势,采取“一机构一模式、一机构一特色”的灵活合作形式,在教师员工互用共培、学生互培留用、技术互输共研、设施共建共用和成本效益分担共享等方面,以正式协议固化约束,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搭建稳定、紧密的产教融合平台,畅通人才输出和激励通道。

  联动探索“团队式”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新路径

  学校聚焦区域养老服务机构人员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依托“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平台,按照40%、30%、15%、15%的比例,从学校的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药学4个专业中遴选出有意愿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学生,组建“团队式卓越工匠班”,实施“1(学校)+N(养老服务机构)”订单班培养;工匠班采取由4个专业学生组成若干“团队式”学习小组的形式,实施“校企循环,五阶递进”人才培养,即:第一阶段,“团队式”学习小组在产业学院学习基础知识与在居家社区、康养中心、医院岗位建立认知相交替,建立感性认识;第二阶段,“团队式”学习小组在产业学院专业共享课教学与合作的养老服务机构见习相交替,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知;第三阶段,“团队式”学习小组在产业学院分专业岗位核心技术技能训练和养老服务机构理论教学、仿真实训及真实岗位实训相交替,夯实专业能力;第四阶段,“团队式”学习小组在产业学院协作制定老年健康服务整体方案,回归养老服务机构,按照方案进行真实的职业体验,培养养老服务岗位胜任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第五阶段,“团队式”学习小组在养老服务机构分专业由“1+1”专业教学团队指导学生跟岗实习,师生开展真实病例研讨,培养学生的跨专业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依托医养康养产业学院,实施“校企循环,五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促使专业群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推动校企“双元”育人真正落地。

  重构构建“课证融通”模块化养老服务课程新体系

  学校在保留原四个专业属性的基础上,做强做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面向区域养老服务机构中的“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类老年群体身心健康服务需要,以养老服务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融合“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老年护理需求评估”“1+X”职业技能证书内容,整合与重构跨专业、跨课程知识点,开发“养老服务基本能力、健康老年人服务能力、亚健康老年人服务能力、疾病老年人服务能力”四类模块化职业能力课程群;结合不同健康状态下老年人的“心理、躯体和生活”服务需求,每个职业能力模块课程群设3—5门模块课程,每门模块课程开发若干个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项目/任务单元,开发一批在线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学校坚持“三全育人”理念,深入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德育调研,按照“专业—课程—课堂”的价值塑造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挖掘敬佑生命、尊老敬老、爱老护老、无微不至、同理心等养老服务特色德育元素凝固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以真实案例、生动影像等载体融入课程;以省教学名师引领,采取“画龙点睛、精髓精讲、正能量快闪”等形式在课堂上精耕细作,实现以养老服务特质的价值塑造贯穿育人全过程,取得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成效。目前,团队明确了49项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支撑目标实现,挖掘了102个思政案例和影音视频载体,2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思政示范课,6名教师被认定为省级思政教学名师,团队教师思政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融合组建“健康养老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院”

  按照“凝智聚慧、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原则,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简称“中福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健康养老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院”,邀请北京、上海等高校、养老服务机构专家加盟,实行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与中福协“双理事长制”,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产业标准研究中心、专业标准研究中心和培训技术服务中心4个职能机构;研究院针对区域不同老年群体的服务模式,为地方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供策略和咨询,系统性研究养老服务标准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标准,实施职业技能分类分级优质培训,拓展专业技能人才实习就业渠道,共同打造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普及建设“生命与健康科学馆”健康教育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生命健康教育对区域民众提高健康意识的重要性,与山东数字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中博生物塑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总面积1500余平方米的生命健康与科学馆,利用现代化的数字科技手段,按照“生命科学—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前沿技术”的健康教育主线,开发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原创老年健康教育与科普视频资源,融合超媒体虚拟技术,实现“艺术与实物并举”“虚拟与现实互动”“主动学习与互动体验结合”,全方位、多维度地宣传生命科学、健康促进、公卫科普知识,重点突出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健康教育知识,成为区域普及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平台。

  引领成立全国首家“老年健康大学”

  学校探索老年健康教育事业发展新路径,联合市老年大学成立了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分校暨“聊城市老年健康大学”,针对老年健康大学学员开发设计生命科学及健康科普、四季健康讲座之传统与现代医学、老年常用救护与康复技术、老年健康大学与学生文体联谊、康养联盟观光游、老年大学现场义诊等系列课程与活动,着力引领全国健康教育、支撑老年健康促进。

  提升打造高层次区域养老服务培训基地

  为了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学校联合民政部门、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共建聊城市、山东省养老服务培训基地,着重面向区域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群体、医院护理人员和医护专业学生,开展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养老护理员培训及“1+X”老年照护等级考试等多样化培训和技能等级评价认定,提升区域养老服务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通过为期三年的建设,学校专业建设和团队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专业内涵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获2022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建设山东省高水平老年健康服务专业群一个,学校成为聊城市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山东省养老服务培训基地,生命与健康科学馆成为山东省健康教育基地;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专业技能比赛一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一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立项省级纵向课题6项;获批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省级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6门,主编、副主编正式出版教材21部。团队教师获山东省“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1项;同时,3名团队教师获“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质量督导员资格,7名团队教师获得“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及以上考评员资格,7名团队教师兼任山东省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徐龙海 朱崇先 戴波 范保兴 曹庆景)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