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兵工精神引领 三链改革并施 全程联动对接”焊接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4-22  阅读:次   |
42.9K

  紧握创新之笔 为兵工行业输送人才红利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兵工精神引领 三链改革并施 全程联动对接”焊接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包头是我国著名的“军工之城”,随着兵工企业产品换代、技术更新加快,装备轻量化、“机器换人”自动化、产品质量精益化的“三化”升级,企业对焊接技术技能人才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其中,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兵工七校”之一的包头机械工业学校,是兵工企业焊接技术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紧紧抓住“强国建设”的战略主动,因势而谋、应势而动,直面当前焊接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自2008年起,依托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等7个项目,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兵工精神为引领,“课程、实训、师资”三链改革并施,校企联动、职前职后全程对接的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破解一个个难题,打造一个个亮点,为我国兵工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是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

  问题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学校直面“现阶段兵工精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缺乏有效载体与路径,思想引领、立德树人难以落细落实;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与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难以满足企业对高端焊接人才不断提升的能力与素质要求;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节,难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等问题,认真梳理问题清单,找准解决问题的支点和突破口,开启“兵工精神引领三链改革并施全程联动对接”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施策是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发现问题,就要一个个破解问题,学校坚持目标导向,科学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出实招、见实效,使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到实处。

  ——以兵工精神为引领,优化兵工职业素养培育模式和路径,破解兵工精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缺乏有效载体与路径,思想引领、立德树人难以落细落实的问题。

  以“一切献给党”“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人民兵工精神为引领,打造兵工职业素养“三全”培育有效模式,即:实施思政导师(辅导员)、专业导师(专业教师)、技术导师(兵工企业技术骨干)“三导师制”,落实全员培育;推进兵工素养要求进人才培养方案、兵工读本进专业教育、兵工产品进教学项目、兵工精神进课程思政、兵工生产场景进实训基地、兵工企业文化进课堂、兵工能手进教学、投身兵工进就业指导的“兵工八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全程融入;兵工文化入章程、入校训,开设兵工文化课程、打造品牌校园活动,以兵工文化教育展馆、校园景观群落和专业实训基地为载体,打造以兵工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实现全方位浸润。

  创新的“三全育人”模式,将兵工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主题、有思路、有机制、有载体,实践全员培育、全程融入、全方位浸润,将兵工文化从形而上转为实际、落地起效,将“立德树人”具体化、细节化、特色化,成功打造了“兵工文化”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兵器工业发展提供具有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担当的高素质兵工人。

  ——统筹推进“课程、实训、师资”三链改革,破解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与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难以满足企业对高端焊接人才不断提升的能力与素质要求的问题。

  以课程体系优化为核心,系统化推进课程链改革,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对接岗位核心能力,构建“常规+特焊+智焊”三能叠加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不同材料典型接头焊接为载体开发模块化课程,夯实常规焊接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特种焊接方法应用、特种材料焊接、机器人焊接等高端技术应用能力;“岗位+证书+大赛”三类标准融合重组教学内容,将装甲车辆焊接等岗位标准、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标准和兵器集团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标准等融入教学内容,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同步推进“产品+项目+教材”三位一体教学资源升级,以装甲钢典型焊接接头等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编写数字化讲义、教材;围绕兵器产品焊接岗位典型任务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虚实一体化教学,创新“模块+混合+虚拟”三法协同教学模式。

  以高端兵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平台为载体推进实训教学链改革,强化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先后建成王文山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自动化焊接及特种加工技术”国家协同创新中心、“自动化焊接技术”国家产教融合工程实训基地、中国焊接协会机器人焊接培训基地、国际焊接技师和国际焊接工程师联合培训基地等6个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平台;发挥基地平台的项目、设备和人员优势,对接武器装备轻量化、企业生产“机器换人”自动化、产品质量精益化对兵工岗位实践技能新要求,更新实训设施设备,围绕装甲钢板焊接等典型任务开发实训项目93个、培训包123个;依托基地平台,实施“项目—导师—团队”一体化运作,师生共同参与工艺改进、产品研发、技术攻关,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促进师生科研、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

  以团队建设为抓手推进师资链改革,强化师资队伍能力提升。以提升教学改革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团队建设为抓手,全面优化师资团队结构,推进师资链改革。一是名师引领教改。组建“常规焊接”“特种焊接”“机器人焊接”三个方向课程团队,开发模块化课程,提升教学改革能力。二是大师引领技能。组建“实训”和“培训”两个项目团队,以教学内容、大赛项目、证书考题为载体开发实训包,以新技术应用、绝活绝技为载体,开发培训包,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三是博士引领科研创新。组建科研创新团队,依托高精尖项目与课题,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创新的课程、实训、师资“三链改革”,从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构入手,推进课程链改革,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以高端兵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平台为载体推进实训教学链改革,强化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以全面提升教师团队教学改革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推进师资链改革,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师资保障。“三链改革”的有序并施,实现了教育教学改革各环节、各要素间的协调与相融共促,有效提高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实施“3+1+N”长线培养机制推进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效对接,强化兵工人才培养系统化,破解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节,难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问题。

  与内蒙古一机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兵工企业做实“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在3年学制内,校企双元培养,突出校企联合招生;学生毕业后1年内可免费回校再学习,完成3个“1”——任意选修1门课、面对面做1次职业指导、解决1项工作难题;创设了“只要需要就回来”的“N项”定制培训,重点围绕“对接需求专项提升”“备赛训练精准辅导”“技改革新团队帮扶”开展职业能力再提升培训,助力职业生涯全周期成长。

  创新的“3+1+N”长线培养机制,针对专项技能提升、技术改革实验等创设若干定制化培训项目,提高职后培训的针对性,使职后培训成为职前培养的有序延续与高阶提升,有效延伸人才培养链,满足了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双向需求。

  坚持效果导向:人才红利是教学改革的喜人成效

  一项项改革,辨证施治;一次次创新,硕果喜人。

  历经8年探索与实践,焊接专业先后成为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全国机械行业创新建设专业、国家骨干专业、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在行业内得到高度认可。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具有兵工底色的高素质焊接人才,支撑了包头地区50%以上焊接技术关键岗位。校企合作订单就业落实率超过98%,企业满意度96.9%。学生两种技能证书获取率超过90%,三种技能证书获取率超过35%;近5年,在国家各类比赛中获奖28项,其中“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2项、铜奖2项。一大批毕业生在关键技术岗位上成长为企业骨干,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1人、自治区技术能手4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2人、兵器工业技术能手4人、市级技术能手2人。以“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焊接机器人操作技术能手”“氩舱焊接第一人”聂新宇、“全国青年岗位能手”“95后”国际焊接技师王旭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士良等为代表的大批优秀“包职”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教学团队及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丰硕

  打造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专业领军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技能人才团队1个;3人成为全国技术能手,1人获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奖,1人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国家焊接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完成国家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特种焊接技术》建设,“特种焊接技术”“焊接机器人操作技术”两门课程通过慕课、微知库等平台已推广到167所职业院校,配套教材发行量超过3万册;主编《焊接机器人操作技术》等规划教材10种,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4种、“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2种,全国机械行业精品教材2种。

  ——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3+1+N”长链培养机制在同类院校中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借鉴。陕西、重庆等地的多所职业院校,以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经验共享。

  与企业共建的中国焊接协会机器人焊接培训基地、国际焊接技师和国际焊接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已成为行业焊接技术培训的重要场所;承办各级焊接技能大赛20次,承接国赛选手赛前集训6次;面向企业开展技能培训、资格认证等,年培训量达到1000人次以上;与企业合作完成产品研发14项、技术难题攻关32项。

  ——学校社会影响明显提升

  2021年,学校获评全国机械工业“十三五”思想政治工作50强,“传承兵工精神谱写时代新篇——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兵工文化建设实践案例”获“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故事大赛”二等奖;学校“兵工文化”成为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

  回望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兵工精神引领三链改革并施全程联动对接”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澎湃的活力与优异的成绩令人称赞。未来,学校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推动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乌日根 王嘉 曹润平)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