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立德树人 创新评价育人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探索实践第五代教育评价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3-12  阅读:次   |
42.9K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重庆市教育评估院(以下简称“评估院”)作为一家集教育监测、评估与认证于一体的省级教育评价专业机构,历经12年探索实践,确立了“评价育人,美好未来”的教育理念,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携手一大批基层学校开展第五代教育评价改革,形成了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评价育人新体系。

  评估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刘云生介绍道:“现代教育评价历经了4个代际:以测量为特征的第一代评价、以描述为特征的第二代评价、以判断为特征的第三代评价、以共建为特征的第四代评价。我们在重庆市政府部门和国家教育部门的关怀支持和指导帮助下,探索第五代评价,以育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以智能为特征,强调评价即学习、评价即教育,促进评价回归育人本位,努力实现评价引领、服务、实施育人的目标。”目前,对第五代教育评价的探索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构建评价育人“四大体系”

  服务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评估院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说,实施教育评价改革的初衷,是有效发挥教育评价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地发展。

  评估院在走访调研了119所中小学后发现,要有效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调控和改进功能,就要重点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评价体系,融通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的评价,相互支撑,协同发展;二是全面采集评价证据,除了采集学业成绩数据,还要延伸考查学生学习纵向过程的长度和德智体美劳横向要素的宽度;三是精准评价判断,建立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模型;四是充分应用评价,避免“评而不用”。

  为此,评估院组织国内外300余名专家,十年磨一剑,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学习全过程、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的评价育人体系,包含质量标准体系、网络平台体系、测评反馈体系、改进发展体系等四大板块。

  质量标准板块着重建立学生素质评价标准和发展常模,量化了29种能力、33种品质、986个观测点作为评价的依据和标准。评估院以“学生发展质量标准”为例,基于大数据常模,设立了品德与法治、学业发展、身心健康、社会性发展等8个评价维度,每个评价维度设立了评价要素、评价要点、定量指标及算法等,推动育人目标从唯分数转向全素质。

  与此同时,评估院自主研发设计了评价育人网络平台,包括数据采集平台、超融合云计算存储平台等,以电脑、手机等多终端的方式有感和无感地实时采集学生学习成长数据及教师与家长数据,并对教育年报、学籍系统等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多系统数据的横向和纵向链接,形成了涵盖学生、教师、家长、学校海量数据的教育质量大数据库。

  “评价的过程是动态测评和阶段测评相结合的。”评估院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称。一方面,评估院通过对500多个学生学习生活场景的挖掘分析,开发了“ATIS”沉浸式动态测评技术,在不额外增加教师、学生、家长负担的同时,对师生日常生活、学习、教学、管理等进行伴随式、过程式评价。例如通过专业的表现性评价测评工具,将学生参与日常学习活动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一对一”精准投射到已经系统建构好的学生素养指标上,实现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另一方面,建立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CT式”阶段测评,采用国际通行的工具研发技术,通过开发、筛选、预试、质量分析等流程,形成了近10万道涵盖各个学科的学业测评试题以及20万余道问卷测试题,对学生成长、教师教学、学校管理等阶段性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精准评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评价是‘全息’的,即基于学生所有关键信息来评价;过程是‘智能’的,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智能化的评价。”刘云生说。

  为提高评价数据分析和报告反馈的效率,评估院依托重庆市教育宽带网,连接41个区县、近百台服务器,构建起分布式云计算中心,建立学生成长诊断预测数据模型库,研发了数据驱动服务反馈平台,按照“一生一师一校一报告”的方式,智能化、自动化地为学生、教师、学校提供不同层级、不同侧重点的“影像式”评价诊断报告。

  这相当于给评价者绘制了一幅数字画像,描绘了一个个性化、立体化、全方位的“数字人”,可以解决受测评人“是谁”“应该怎样”“实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改进和发展”5个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学校改进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实现“评”“教”“学”“管”的有机结合。

  同时,测评平台上的“智能秘书”会对学生表现不佳的方面及时发送预警信息,推送相应策略和典型经验,并从学生、教师、学校、家庭4个维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校和家长科学育人,形成“发现问题—预警反馈—策略推送—追踪优化”的动态预警和智能化策略支持体系,达到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改进教育生态的目的。

  评估院评价育人“四大体系”有效地服务了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建构了“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素质教育质量管理模式,于2018年荣获中国质量奖,是获奖单位中仅有的教育机构。

  受益的不仅是谢家湾小学,据了解,目前评估院建构的评价育人体系已在全国12个省份4769所学校的223.8万名学生中应用,育人成效显著。

  “‘一生一策’的测评报告,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指导,学校通过测评报告中的‘问题解决’及‘优势弘扬’建议,可以改进教育教学,为学校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策略参考。”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教育集团总校校长说。

  国家监测结果表明,应用该评价育人体系后,重庆中小学生的多项素养从全国中游提升到第四至七位,体能达标率位列全国第四。

  重庆市监测发现,学生身体素质显著增强,平均每周体育锻炼达到3次和单次体育锻炼超过半小时的学生比例增幅达16.6%—48.5%;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主观感受压力较大的学生比例下降38%;学生学科素养显著提升,科学、阅读、数学素养优良率增幅在0.7%—29.8%之间。

  创新实践“三力”评价育人体系

  助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略。评估院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保驾护航”为价值追求。在12年教育评价实践中,评估院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针对中职教育“唯分数、唯升学”导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地不足、通识力不高,“唯技能、唯考证”导致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不足、职业力不强,“唯就业率、唯薪酬”导致学生对就业质量和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可持续发展力不足,“重职业、轻素养”导致学生德技并修、知行合一成效不显著等通识力、职业力、可持续发展力“三力”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创新实践了助推学生“三力”发展的“1133”评价育人体系。

  具体而言,即:搭建“一个评价育人网络平台”;组建“一个由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和第三方评价机构构成的学生发展质量共同体”;健全“学生发展质量标准体系、智能评价体系、服务改进体系”三个子体系;把评价深度融入中职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数据链、评价链、育人链“三链联动”。职业学校可以基于标准找到育人目标、基于平台实施智能评价、基于质量共同体获取改进提升指导,夯实“通识力”、增强“职业力”、提升“可持续发展力”。

  “该评价育人体系通过主体协同、标准引领、平台支撑、智能测评、改进发展,实现了发展标准可量度、测评反馈智能化、将改进融入教育教学全时空。”评估院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介绍道。通过“1133”评价育人体系的实践推进,构筑形成了五大体系,即“政校行企评”协同育人体系、“通识力+职业力+可持续发展力”标准体系、“综合素质评价+职业能力测评+就业质量评价”网络平台体系、“全时空+定制化”测评反馈体系、“问题解决+优势弘扬”改进发展体系,进而实现了“主体从一元转向多元,目标从割裂转向整合,手段从传统转向智能,方式从批量转向定制,过程从粗放转向精准”的五大育人转变。

  借助“1133”评价育人体系的创新实践,评估院在第五代教育评价改革探索中实现了评价育人的五大突破:理念上,变单向度评价为三向度评价;标准上,变“一力”单一评价为“三力”同步评价;技术上,变片面机械评价为全息智能评价;应用上,变甄别选拔为改进发展;机制上,变散点服务为体系支撑,从而“基于数据库、模型库、常模库和工具库,建立发展标准、智能评价、改进发展三大体系,实现学生多元立体评价,提供全方位评价育人服务,实现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该评价育人体系实践创新取得了不俗成效。累计支撑重庆全市126所中职学校的40余万名学生、全国13个省份500所学校的100余万名学生形成发展质量报告。助推学生“三力”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重庆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合格率从实践初期的85%提升到2020年的99%;学生“双证”率达87%,年均增长4.8%;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指数提高5.4%。涌现出一批优秀中职学生代表,周小龙等10名学生代表重庆参加全国军事五项技能比赛获团体一等奖,陈佳迅等获得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等等。

  刘云生院长介绍道,评估院今后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大会重大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改革新发展阶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中国制造2025》对“技术技能人才4.0”的新要求,进一步深化基于第五代教育评价的中职学生“三力”评价育人体系创新实践,做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行路人”“改革人”,守初心、铸匠心,培育一代又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技能中国建设贡献“重庆方案”。

  创构“三体系一模式”

  助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40余所高职院校,1400余个专业点,教师1.5万余人,学生83万余人……这是近年来评估院在实施高职教育评价育人协同创新与实践改革中收获的一串可喜数字。

  这串数字彰显了评估院不断创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力度与深度,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教育评价不是为了装门面、走过场,而应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咨询、为基层学校提供指导、为社会提供教育评价服务,让评价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刘云生说,“我们需要认识到,评价本身就是育人实践。建立评价育人体系,是充分发挥评价育人功效的重要手段。”

  评估院以多个国家课题、省级课题和众多项目为依托,围绕评价育人工作机制协同、评价育人资源建设协同、评价育人实施过程协同三个方面,形成了高职教育评价育人协同体系创新与实践方案,以“评价贯通育人”为主线,构建起“三体系一模式”评价育人协同体系,形成育人合力,促进评价改进,有效发挥育人功能。

  “三体系”,即评价育人主体、规划、职能、规程协同的和合型工作体系,集标准库、数据库、专家库、策略库、平台于一体的智慧型资源体系,“四层递进、三级递升”的立体型项目体系。“一模式”,即建设、立标、评价、改进的融合型实施模式。

  在构建高职教育评价育人协同体系的过程中,评估院组建了评价专家库,覆盖高职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强化专家定期培训和研讨,突出评价引领育人的专业性。建立了育人标准库,实现政策法规、评价技术、育人规律、行业产业人才需求进标准,突出评价标准的导向性和智库性。搭建了“体、面、线、点四层递进,保合格、上水平、争卓越三级递升”的项目体系。“体”上实施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适应发展新需求评估”,推动院校综合育人能力发展;“面”上实施实践教学“实践基地绩效评估”“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双基地评估”,推动实践资源育人能力发展;“线”上实施专业“常态监测”“合格评估”“优质标准评估”“高水平标准评估”,推动专业机制育人能力发展;“点”上实施课程“优质标准课程评估”“高水平标准课程评估”“国际化课程标准认证”,推动课程机制育人能力发展。每层项目评定合格型(监测)、优质型(评估)、卓越型(认证)质量等级,从宏观到微观,逐层深入,引导育人质量提升,突出评价内容的系统性和覆盖面的广泛性。

  基于评价育人协同体系,评估院还与高职院校、行企、教育管理部门等建立质量共同体,努力实现教育管理部门事业发展规划、评估院评价工作规划、院校人才培养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在评价育人目标、路径、保障上的协同,研制地方标准《教育评估工作规程》,搭建评估院、院校、专家、用人单位等协同线上育人的信息平台,构建集育人状态监测、育人成效客观评价、育人问题精准诊断于一体的数据库,建立院校明确问题解决策略、专家提出改进策略、评估院提出咨政和指导策略、教育管理部门完善育人政策的策略库。评估院以立体评价为导向,以协同评价为路径,以全息智能评价为支撑,实现评价引领育人、服务育人、实施育人功能整合,确保了政策要求、行企需要的人才质量标准,在育人工作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学生发展质量。

  “该评价育人协同体系,推动了高职教育评价的6个重大转向:在理念上,从‘判断价值’转向‘判断价值—促成价值—创生价值’融合;在机制上,从‘科层管理体系’转向‘和合育人体系’;在资源上,从‘支撑评价条件’转向‘承载育人功能’;在项目上,从‘评价局部质量’转向‘系统引领质量发展’;在实施上,从‘阶段嵌入评价’转向‘全过程协同育人’;在技术上,从‘传统现场评价’转向‘线上线下结合育人’。”评估院高等教育评估所负责人在谈到该项实践探索的创新之处时如是说。

  近年来,该体系育人效益明显。在重庆市内开展了10个高职评价项目实践,全市40余所高职院校、1400余个专业点、1.5万余名教师全面参与,受益学生83万余人。项目理念与做法辐射到浙江、四川、湖北、贵州等地的高职院校育人实践,应用于香港、澳门的相关项目评估,并在中泰职业教育联盟评价项目中广泛使用。

  据悉,重庆市教育评估院是全国教育系统仅有的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是中西部仅有的首批获得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资质的专业机构。近年来,评估院在探索第五代教育评价的框架下,还开展了学前教育质量监测和家校社共育质量监测,创造性地开展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了“十四五”教育规划评估,承担了国家教育部门和多个省市委托的教育评价项目,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继续秉持‘评价育人、美好未来’的理念,努力把评估院建设为具有专业引领度、服务智慧度、国际知名度的教育评价专业机构,在创构第五代教育评价、实施评价育人方面继续深入探索,促进评价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刘云生说。

  (黄敏 贾玲 谢龙建)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