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立“志” 团队铸魂蕴“趣”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在“顶天立地”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学术志趣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2-18  阅读:次   |
42.9K

  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学术团队的传帮带和研究生互学互助,加强朋辈激励的正向引领。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着力构建“顶天立地”的团队铸魂模式,探索出一条在“顶天立地”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学术志趣的新路子。吴宝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以党建为引领,党建业务双强化、学术智库双引领、教研育人双丰收,将党建树人与科研育人相融合,构建党建、科研、育人“三促进、三提高”工作格局,培养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增强“为国立谋”的使命感和时代感,以“负责任的人文社科研究”培养研究生“顶天立地”学术志趣。

  加强基层党支部政治建设,坚持党建思政“进学术、进智库、进课程、进培训、进服务”

  加强基层支部政治引领作用,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学院依托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7号室友”“先锋合伙人”等党建工作品牌,创新“先锋下午茶”等工作机制,激发研究生党员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顶天立地做研究,引导研究生们将学术科研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强”的先锋梯队。吴宝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活动形式丰富,定期组织时政沙龙、政治生日会等活动,实施“先锋引路人”“先锋合伙人”等朋辈帮扶计划;组建支部党员“竞赛指导名师工作坊”和“案例研究大师坊”,助力学院课外科技工作发展。自2016年以来,学院开展“党建+”系列活动120余场,参与师生千余人次,有效促进党建工作“载体化、融合化、显性化”,凝聚带动团队高质量成长,支部12名青年成员获评省级人才14人次。

  鲜明“为国立谋”的育人特色,坚持在“顶天立地”的科研磨砺中蕴育研究生学术志趣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在研究生培养中坚持智库服务与学术训练相融合,提升“顶天立地”的学术素养;坚持党建树人与科研育人相融合,树立“为国立谋”的家国情怀;坚持紧衔前沿与理论思辨相融合,在“面向社会”的问题研究中培养研究生解决“真问题”的能力。中小企业研究院党支部创建全国高校仅有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校首个文科类“浙江省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协同创新中心”、全校首个“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积极开展“两种语言+两套话语体系”学术训练,推行“智库课题+国家基金”双重项目培育机制,将智库咨政活动和研究生培养紧密结合,形成了鲜明的“为国立谋”育人特色。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严格遵循“五个一”科研育人规范,引导研究生深入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打通校内育人与实践育人,推行“学术+智库+实践”一体化培养,以“为国立谋”为激励,联动党建树人与科研育人,增强“为国立谋”的使命感和时代感,树立“砺行致远”的远大理想。

  注重朋辈激励和团队铸魂,坚持营造“顶天立地”学术志趣持续培育的文化氛围

  学院积极探索以党建促发展实现高品质育人的新路子,坚持“三个助推”——科技创新助推经济发展、传帮带助推团队建设、教书育人助推学生成长,探索集特色性、创新性、共享性于一体的党建之路,着力培养具备“为国立谋”家国情怀的研究生。吴宝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指导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性大赛中获奖3次,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获省部级批示16次。推进助力成长的“先锋领航”工程。党支部书记担当青年教师的“引路人”,全体党员争当学生成长成才的“合伙人”,以党员朋辈引领筑强基层组织育人成果。学院不断加强思政引领与学术团队传承相融合,延承“顶天立地”的伦理情操;注重学术志趣培养“传帮带”,创新“一届一典范,团队有榜样”的学术造星计划;发挥学术团队的关键作用,做好大团队的“顶天立地”文化传承。团队科研文化真正成为研究生“顶天立地”学术志趣培养的关键助力。

  通过多年探索实践,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成功找到一条在“顶天立地”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学术志趣的新路子,并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工商管理学科在读博士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发表国内外重要论文的研究生比例从2.1%提高到14.7%,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的研究生比例从15.1%上升到38.8%,研究生咨政成果参与数量从2项/年提高到30项/年。近8年毕业的48名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获教育部门人文社科奖等重要科研奖励14项。研究生学术志趣大幅提升,学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验证。

  (王侠丽 张玉倩 吴瑶瑶)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