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实践导向、多维协同”理念培养英语类专业人才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1-30  阅读:次   |
42.9K

  构建“三三三”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新体系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实践导向、多维协同”理念培养英语类专业人才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主动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以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培养为切入点,逐步辐射翻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实践导向、多维协同”的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三三三”人才培养新体系,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重构——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当前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普遍采取“3.5+0.5”或“3+1”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完成英语类专业学科教育以后再开展专业实习实践,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在课程结构上提高实践性课程门类、课时、学分的比例以及实践性课程与专业领域发展实际的契合度,让英语类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本科学习阶段,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另外,目前英语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年级的校内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等环节,迫切需要强化实践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突出实践模式特色,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契合用方市场的期许。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人才供求的用方市场已经形成,专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并保持优势地位,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结合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008年以来,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开展了“实践导向、多维协同”的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重构了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构建——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的特殊性,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英语(师范)、翻译、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形成了“三三三”人才培养体系。

  1.建立“三并递进”培养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落地。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及规格应突出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紧紧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于此,学院在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双体系”培养模式下,形成了“三并递进”的培养机制。“三并”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并举、并行,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螺旋递进。“并重”指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并举”指构建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行”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衔接、紧密配合、齐头并进。“递进”在理论教学上体现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递进,在实践教学上体现为“基本技能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递进。该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与促进,确保实践能力培养落地生根。

  2.形成“三全融通”教学体系,促进协同实践培养。针对结合实践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院从全员、全程、全面3个层面着手,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全员”强调英语类专业教师的全员参与。设立“教师发展工作室”,引领专业教师职业发展,培养教师具备满足市场需求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以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带动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同时,构建一支稳定的由各行业领域人才组成的校外导师队伍,实现实践、能力与就业的一体化运作。“全程”包含三重含义:一是将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贯穿英语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二是指对英语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时间上贯穿本科4年的学业,在空间上实现高校与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有效对接,在形式上实现多层次、分类别、多阶段、不间断;三是改革教学评价制度,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开放性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使教学评价真正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全面”指全面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一是强化价值观引领,加强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译者责任、商业伦理等职业道德,将立德树人内化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二是以“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为原则,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服务于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三是设立“基础英语教学部”,打通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为全面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打好基础。

  3.创新“三化融合”教学模式,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实行实践教学平台多元化、第一课堂实战化、第二课堂专业化的“三化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通过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校地多元化实践平台建设,如与杭州思途学校、深圳路达公司等签订协议,在其主导和协作下按订单进行人才定向培养;二是将实战化融入第一课堂实践教学,已开展微格教学、商务礼仪、黄梅戏翻译等近似于实战的实践项目,邀请中学名师和行业导师参与过程指导,培养“零距离”英语人才;三是形成了“专业社团+学科竞赛”第二课堂专业化实践平台,打造电子商务大赛、翻译大赛等品牌赛事,依托俄罗斯交换生项目办好“英俄复语班”,培养了新文科建设需要的复语人才。

  躬行——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架的实践

  1.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学院英语类专业学生参加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逐年攀升。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录取比率不断提高,2020届英语类专业毕业生中有56人考上国内知名大学研究生、6人被国外知名大学录取。

  2.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不断增强。2016年以来,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别3项、省级11项,在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大赛、商务英语综合能力竞赛、商务英语实践技能大赛、翻译大赛等专业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赢得了社会高度评价。

  3.专业建设获得长足发展。英语(师范)专业被列为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语言综合教研室被评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应用和示范。同时,在实践课程体系创建过程中,英语类专业建成“英汉翻译”省级一流课程与“英语学科教学论”“商务英语谈判”“黄梅戏翻译”等一批具有实践特色且先进适用的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另外,英语类专业专任教师得到专业化成长,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多名教师在国家和省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学院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走进学校和企业挂职锻炼。目前,专业教师中50%已获得行业资格证书,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为打造实践性“金课”、确保实践性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队伍保障。

  4.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近年来,英语专业每年派出30余名学生赴黄冈市黄梅、麻城等县区开展顶岗支教;英语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与黄州区一中、黄冈中学等学校的教师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智力支持。翻译专业与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校企合作,定期选派学生参与地方特色翻译语料库的建设;师生为地方政府部门提供语言服务,参与了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和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景点翻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通过亿学、中语智汇等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实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深圳路达等公司提供了跨境电子商务服务。

  5.成果产生较好辐射效应。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在全国高师院校英语专业院长(主任)联席会议、外语教师教育跨时代展望专题研讨会、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上交流,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学院坚持“实践导向、多维协同”的理念,通过建立“三并递进”的培养机制,形成“三全融通”的教学体系,创新“三化融合”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三三三”人才培养新体系,有效解决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相关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陈曼 岑海兵)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