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连年下降,在园幼儿数减少—— 民办园如何提质量谋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6-19  阅读:次   |
42.9K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16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连年下降,2022年为956万,比2016年的1786万减少了将近一半。

  伴随着新生儿减少,在园幼儿数也在减少。全国教育事业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5万人,比2020年、2021年分别减少190.71万人、177.66万人。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对新生儿数量变化最为敏感。

  日前,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3新形势下民办幼儿园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在过去几年面临政策、市场双重调整以及疫情冲击、出生人口下降的影响下,与会代表围绕新形势下民办园如何规范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判人口变化,把握质量提升机遇

  在出生人口下降的情况下,部分幼儿园出现了学位富余,但总体来看,全国学前教育会出现学位过剩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佘宇认为,在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适龄幼儿数下降是在园幼儿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但学前教育学位缺口仍然存在。

  在假定2022年和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均保持在2021年水平的基础上,佘宇分三种情境对2022—2025年学位缺口变化情况进行了测算。拿第二种情境来说,假定2025年3—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5%,则2022—2025年平均每年在2021年的基础上增加1.75个百分点,2022年3—5岁幼儿入园率89.88%,在园幼儿数4530.36万,3—5岁人口4753.7万,学位缺口223.34万个。2023—2024年学位缺口仍然存在。2025年起,学位开始富余。

  需要正视的是,适龄幼儿数下降,确实让部分民办园面临着很大挑战。在佘宇看来,营利性幼儿园目标群体明确,就是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相对来说有一定优势。而对于普惠性民办园,由于认定标准、扶持政策不够完善,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杨文泽,介绍了《2022中国民办学前教育行业发展报告》中的一些数据:2022年,在参与调研的1541家民办园中,84%的园所出现了资金短缺,全年只有4%的幼儿园正常收到保教费。此外,在参与调研的普惠性民办园中,有24%的园所表示没有享受生均定额补助,另有17%的园所未能按时收到2022年的补助。

  随着在园幼儿数减少,值得注意的是,以2019年为界,民办园教职工和保教人员数出现了减少的趋势,由此将带来教职工分流和再就业问题,但也为改善师幼比提供了机会。

  佘宇建议,政府要全面掌握在园幼儿数与学位缺口变化的结构和分布特点,科学研判人口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与此同时,要加大并落实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幼儿园主动改善师幼比的引导作用,在幼儿园内部解决教职工分流和再就业问题,及时把握民办园提升质量的机会窗口期。

  拓展专业服务,走内涵发展之路

  “尽管新生儿减少,幼儿园会出现结构性调整和布局性变化,但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倒闭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表示,民办园要坚持初心定力,通过拓展专业服务来应对市场、人口变化等带来的挑战。

  现在民办园教育水平总体参差不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规模不大、各自为政,相互竞争、交流不多。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李连宁认为,各地都在采取集团化办园模式,但多是自发的,没有从体制机制上来研究,行业协会应积极研究探索民办学前教育多种形式集团化办园的体制机制,引导民办园走向高质量发展。

  山东银座英才幼教集团经过22年的发展,目前有30所基地园、200多所联盟园、10余所托育园。该集团董事长袁霞总结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一个方向、两个核心、三个原则。一个方向,就是坚持办园方向,坚守教育初心。两个核心,指的是质量与市场。三个原则就是变革、创新、开放。

  “作为民办教育人,既要有教育家的情怀,也要有企业家的精神。”袁霞说,集团在变革和创新过程中做了三个转型,一是稳存量,不再盲目扩张;二是扩增量,从同质化发展走向特色化发展;三是建生态,由单一化发展走向多元化发展。

  基于如何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根基的思考,新语境幼儿园总园长刘东梅寻找到了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那就是“厚植爱国基因、培育科学意识、开发语言智能”。

  民办园要实现长足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不约而同地,很多民办园把抓课程建设作为提升质量的“牛鼻子”。

  拥有29年办园历程的东方之星学前教育机构,一直致力于以问题为出发点,探索高品质教育内容的解决方案。近几年,东方之星根据“双减”“幼小科学衔接”等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及服务,提供了完整的课后服务解决方案、幼小科学衔接解决方案及数字化课程解决方案等,用专业服务赢得家长认同。

  延伸托育服务,寻找新的生长点

  在学位出现富余的情况下,一些民办园把目光投向了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育服务。而从全国托育服务供给来看,目前确实有很大缺口。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有托育服务机构约7.5万家,每千人口托位数约2.5个。由此可见,距离2025年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2022年,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在满足学前教育普及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

  “现实中,幼儿园开设托班往往比只开设3岁以下照护服务的托育机构更受家长青睐。”佘宇认为,随着在园幼儿数减少,政府要做好托育资源转化的可行性评估和政策储备,及时把握托育服务扩大供给的机会窗口期,尽快制定幼儿园开设托班的管理办法,以及对师资、环境、课程等方面的要求,既体现0—3岁与3—6岁保育和教育的衔接性、连贯性,又要遵循3岁以下婴幼儿发展的特殊性。

  民办园规范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题中之义。“高质量托育是政府所急、社会所需、人民所盼。”苏州尔家幼教集团总监顾洁说,民办园下探0—3岁托育,可以为3—6岁招生蓄水,民办学前教育从业者要勇于开拓,把托育作为幼儿园发展的第二次创业,做市场的先行者。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