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 实现生命精彩绽放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4-08  阅读:次   |
42.9K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作为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近年来致力于办学形态和育人方式转型的实践探索,凸显校园生活生命成长的中心地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作为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遵循,旨在实现每一个生命的精彩绽放。

  立德树人

  砥砺气节青年,建构主体体悟式德育范式

  常州高级中学以江苏省品格提升精品工程“砥砺气节青年”为抓手,赓续红色血脉,打造孕育气节青年的精神磁场,开发了孕育气节青年的“三全四生”德育主题融合课程,实现从碎片化德育走向序列德育。学校的“三全”课程即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和全员育人课程,“四生”课程即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产教育和生涯教育课程,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自我建构、自我教育。同时,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主阵地作用,厚植生命成长,培育时代新人。

  课程建设

  课程融合,让课程在“项目”中生长

  常州高级中学以“双新”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课程建设重心下移,全员共建学校课程,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深入探索以课程融合方式对三级课程进行校本化统整,构建了基于学科课程又超越学科课程的“大课程”系统,重塑学校课程的整体形态,即必修课程和研修课程。其中研修课程包括学科内融合、学科间融合和主题融合课程,以项目制方式推进融合课程的实施,形成“塔式三级管理”架构,即课教处—“四大研学中心”—项目组,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综合实践活动、英才计划、“我们爱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实现课程在“项目”中生长,满足学生充分、主动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

  课堂教学

  关注课堂价值,推进学习方式深度变革

  课堂是课程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学校以“批判性思维教学”为统领,促进批判性思维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了“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型范式”,打造“思维课堂”,让对话、思辨、探究、实验等成为课堂常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高阶思维能力,推进高品质学习。如语文的思辨课堂、数学的思维课堂、英语的对话课堂、理化生的实验课堂、政治的议题课堂、历史的全时空课堂等,其中语文思辨课堂、生物全实验课堂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形成引领和示范效应。同时,学校以“大基地”为平台,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边界和学习时空边界,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软硬件资源,使得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泛在学习成为可能,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型变革。

  创新人才

  满足个性化发展,架构学生特色成长的“立交桥”

  作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和国内多所一流高校优秀生源基地,学校以项目研究、小组社团、学科奥赛、科普讲堂、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IYPT)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多样的课程选择和学习体验。同时,学校深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模式,包括:“拔尖人才”分类培养,旨在培养出各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面向人人,旨在提升学生创新素养,打好基础,播好种子。学校构建了以“选才—育才—成才—用才”为主线的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架构起学生特色成长的“立交桥”。其中,“五大学科奥赛”“我们爱科学”“强基班”已成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项目。

  校园生活

  丰富体验,舒展师生生命活力

  “学生乐观进取,生活健康向上,校园生机勃勃,师生存在感强。”这既是学校一直以来的校园生活样态,也是常州高级中学师生对生命成长的承诺和追求。学校多彩的社团、系列化主题仪式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丰盈了学生的成长体验。人文之旅、科技之旅、生态之旅、国学之旅、超越之旅及80里坚韧行、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发展意识,让生命更加充满活力和张力。学生在学校组织的科技节、话剧节、诗歌节、艺术节等各类拓展性活动中成为策略者、组织者、评价者,学习活动进一步走向自主、自律和自由。学校通过“校长面对面”“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等民主管理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校决策的意识和能力,这些成为学生获得主体体验、促进快乐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一直有着这样的憧憬:在菁菁校园里,可以看到丰富、多元而有个性的活动体验,学生是主人,每名学生能够依照爱好、个性自由而蓬勃地生长;校园洋溢着生命活力,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校长 曹新跃)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