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 彰显表达活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7-14  阅读:次   |
42.9K

  从试卷分析情况看,在一定意义上说,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重考查中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创造性地转化为自身文化认知、文化体验的综合性能力。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天津卷、北京卷作文试题分别选取古诗、对联、戏曲演员等典型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集中反映修身立义、知行合一、锐意进取等优良品质。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中学生在语篇建构的过程中理性检视本国、本民族文化,深入探究文化现象内在嵌入的思维方式、民族性格和价值观念,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准确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生态格局中的立体坐标。内生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出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形态的深厚底蕴,启示我们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审视当代中国形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研制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来源。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试题使用了这两则材料,要求考生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分析这一作文题目可以发现,首先,两则材料围绕“如何应对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的议题,辩证分析中西方人类文明形态,明确“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的观点。其次,试题巧妙运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表征当代中华文化观念、价值判断和文化态度的话语,丰富作文试题的价值目标与价值属性。最后,写作任务指向个人与社会、整体与部分、合作与竞争等抽象的哲学母题,引导中学生自主选择恰当的视角开展写作实践。

  参照《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我们发现,2023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作文试题中的革命传统元素紧密关联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涉及革命英雄人物及事迹、革命英雄人物自己撰写或创作的作品等革命文化素材。其中,天津卷作文试题以青年周恩来求学期间为警勉自身创作的对联为素材,引导中学生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中国青年。“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的这一励志语,深刻启发当代青年如何读书交友、立身处世,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有责任的有为青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引导学生积累、梳理、探究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材料,在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有意识地引用古典诗文和文化典籍,自觉体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的特点,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初步形成文化自觉的意识。”由此可见,指向文化自信的语文学科实践活动应建立在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内在统一、同步发展的交互闭环之中。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以“好的故事”为话题,引导中学生从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展现民族形象等视角开放性地阐释“故事”的丰富价值。对于“故事”的优劣评价涉及主体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从人的社会性存在视角展开深入探索。就国家层面而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需要建构中国叙事体系,打造集中反映当代中国形象的文化符号,以高质量文化传播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就社会层面而言,“好的故事”集中反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发展新局面。就个人层面而言,“好的故事”聚焦劳动模范、无名英雄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传递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高考作文命题,中学生要立足当代中国各项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阐释文化现象,主动运用唯物辩证法剖析中华传统文化,以发展和联系的观点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张力和实践空间。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凸显出中国特色的思维范式和话语体系,强化核心价值对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引领作用。展望新时代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改革的生态图景,我们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引导中学生基于特定交际任务重新建构自身的文化体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进入中小学课程教材,已成为我国教育生态迭代升级的鲜明特色,也拓展了中小学生在学科实践和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自身文化体验的时空范围。作为一种文化诠释活动,写作主体借助客体性文化知识储备,重新审视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

  二是全面考查中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审慎分析各类文化现象并撰写评论性文章的综合能力。中学生需要恰当地运用发散与聚焦、求同与求异、正向与逆向等多种思维方法,在纷繁错杂的社会事件中锻造富有发散性特征的思维方式。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可通过增加文化主题相关内容的信息含量与文本类型,启发中学生探究文化现象承载的价值隐喻,深化自身对于文化主题的理性思考。

  三是融入数字化环境下当代中国青年的语言文化生活元素。在人工智能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目的与意义的重新思考。当代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中重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化的发展潮流。因此,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浪潮下,跨媒介写作这一全新样态在未来将为我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理念更新与题型变革带来全新的思路。

  (李熹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潘涌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