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6-15  阅读:次   |
42.9K

  栉风沐雨二十载 扎根陇原谱新篇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校园风景

华为ICT学院签约仪式

中软国际产业学院

  2002年,在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成立。从一开始,学校就被赋予了黄河般奔流不息的拼搏精神。

  2019年,学校搬迁入驻兰州新区。

  2021年,学校转设更名为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2022年,时光见证,二十载风雨历程,从起步到发展,兰州信息科技学院走出了一条勇往直前的奋进之路。

  一路走来,学校着力构建“科技素养与人文素质协同发展,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融合并重”的特色育人体系,努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教育之路上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希望之画,抒写出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壮丽之歌。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特色育人彰显魅力

  学校坚持“高质量就业是立校之本,高质量育人是生命线”的发展战略,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理念,秉承“求是、砺志、笃行”的校训精神,以学生为中心,面向“智能+”新工科和“数字+”新文科,着力打造信息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具有创新发展意识和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坚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使专业建设与产业技术变化保持同频共振,建立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形成“专业基础知识、技术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重点发力,积极融合学校、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资源,形成“校企、校校、校地”三协同的育人思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和产业应用的无缝对接。

  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专业建设,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校企协同方式落实学生能力培养,以创新创业教育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每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和修订,根据社会需求凝练、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了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融合、校内培养与校外实训相融合、专业体系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逐步形成“2+1+1”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实践能力培养与教学全过程融合、创新实践平台建设融合、企业融合、教师队伍建设融合的“四融合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培育应用型人才

  助推高质量发展

  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是应用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学校协同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甘肃省物流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建立机械设计工程师、电子设计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和技能培训认证中心,5年来累计培训和认证工程技术人员一万余人次,为区域内工程技术人员的技能提升作出了贡献。兰州信息科技学院2009届毕业生刘锦帆,毕业后入职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从事风力发电新能源建设工作。十多年来,她从一名技术员、质量主管一步步成长为开发改进工程师、型号团队负责人等。她以踏实和敬业的态度赢得了单位和社会的一致赞扬,用智慧和汗水攻克了与风电叶片相关的国家难题,被誉为“西北风电的戈壁铁娘子”“第七届全国建材行业十大女杰”,先后被授予“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全国众多产业领域,都不乏兰科院学子的身影,他们秉承“求是、砺志、笃行”的校训精神,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在校学习期间练就的实践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其在工作中多了一份从容和自信。

  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聚焦区域发展需要,主动对接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建立校政企合作基地及产业学院,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学校紧扣西北产业布局人才需求,大力拓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就业市场,与区域、行业及企业深入对接合作,共同培育契合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协同育人

  加强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群发展建设与相关产业链群人才及技术需求紧密融合,分层分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和工程训练中心,形成地方、行业、企业等人才与技术需求主体充分参与的协同育人平台以及服务学生不同学习成长阶段和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实践及职业历练平台。

  学校重点面向数字信息、智能工业、智能建造、新经济产业等国家急需人才的领域,与中船、中铁、中建、中核等232家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学生认知实践、专业实习、就业实习与就业发展的主阵地;与中国移动、吉利汽车、昆山巨林等产业核心企业共建校内产教融合基地,形成了以物联网工程甘肃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12个校内产教融合基地,建立校内教育教学与产业技术发展的紧密连接;成立了数字智能、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测绘、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等多家产业学院,集地方、行业及产业多种渠道资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实现面向产业需求的精准育人;面向高端产业聚集区域,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在高端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新经济等产业领域,与头部企业共同建立7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形成校企协同技术研究与融合创新平台,服务师生高层次项目式一体化产学研。

  学校以校政企一体化协同就业服务为主要抓手,统筹和共享就业资源,面向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重点规划和布局。以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为基础,形成学生专业实践课程与校外就业实习的融合机制,校企协同从思想认识、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等方面助力学生找准就业定位。

  坚持就业导向

  助力区域发展

  为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学校着力构建“全员抓就业、全力促就业”的工作格局,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就业,努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2023年,学校获批教育部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82项,总数位居全国第四名、甘肃省前列。近5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其中入职央企、国企的占46.3%,入职世界500强企业的占20.52%,入职中国500强企业的占41.95%。学校连续多年获得“甘肃省非师范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等荣誉称号。

  扎根陇原大地,坚持守正创新。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工程教育为抓手,面向产业需求、面向应用实践,扎实推进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努力建设“就业质量好、育人质量高、师资力量强、校园环境美、服务体验佳”的青年发展型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黄炜 张全)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