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科技职业学院:完善“123456”管理模式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本网讯 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多维联动、多措并举,积极建立完善“123456”大学生管理模式,深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扎实推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走深走实,着力打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后一公里”。
贯彻“一个理念”,坚守育人初心
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为目标,从学生入学时的适应性引导,到日常学习中的学业帮扶,再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精准指导,学校始终坚持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难,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切身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温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日有所悟、日有所进,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生动诠释“日新其德、以勤修业”的大学精神。
筑牢“两个体系”,护航学生成长
建立学生管理制度约束体系,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根本遵循,结合学校实际,建立日常行为规范、学业考核评价、奖惩激励机制等36项学生管理制度,构建涵盖学生在校期间各个环节的完整制度体系,确保学生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搭建学生成长支持服务体系,设立“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推行辅导员“网格化”管理模式,促进制度约束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保障;健全学生突发事件预防体系,围绕宿舍安全、心理健康、网络诈骗等,定期开展隐患排查与专项整治,建立“预防—发现—处置—反馈”的全链条应急响应机制。同时,组建由学生干部、辅导员、心理委员构成的三级预警队伍,通过谈心谈话、线上走访、线上监测等方式,对突发事件做到早识别、早干预、早化解,切实将安全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大学生营造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实施“三大工程”,强化价值引领
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工程、文化浸润工程、学风建设工程,精心打造“思想引领+文化润心+榜样示范”三维育人模式。引导青年大学生把青春梦、成才梦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依托大别山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大学生赴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等开展研学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举办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组织开展义务献血、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中砥砺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组织优秀团学干部、国校奖学金获得者、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学生,举办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宣讲会,让身边人说身边事、以身边事育身边人,并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平台分享励志故事,在全校营造比学赶超、勤学笃实的浓厚氛围。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学风督查机制,落实学生处巡查、辅导员跟班、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学信息等制度,完善课堂管理“考勤—预警—干预”闭环机制,着力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构建“四级网络”,增强管理实效
建立“校—院—班级—宿舍”四级管理网格,明晰管理职责,完善协同机制。学校董事会及校党政统筹学生管理总体规划和资源调配,董事会定期听取学生工作汇报,党政联席会议每两周专题研究部署学生工作,学生处每周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学生思想动态与管理难点,制定工作方案并监督执行;二级学院密切配合学生处等中间枢纽管理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各班级学生情况,细化管理措施,全力落实学校部署要求。学生处每年组织开展辅导员专题培训、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加强对辅导员的能力培养与工作考核,充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班级作为学生管理的基本单元,由辅导员牵头,定期召开班会、走访宿舍及学生,悉心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严格落实日常管理、学风建设、安全教育等措施。依托班级团学骨干,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宿舍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神经末梢”,建立宿舍长负责制,由宿舍长每日汇总宿舍成员的出勤、健康及思想动态,及时向辅导员反馈异常情况。定期开展宿舍安全隐患排查与卫生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每年举办公寓文化节系列活动,把宿舍打造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
聚焦“五个重点”,守牢安全底线
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问题等,精准发力、靶向施治。新生入学季、节假日前夕以及毕业生离校期间,集中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和风险隐患排查,确保关键节点校园安全稳定;加强对宿舍、食堂、实训楼、教学楼等重点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日常巡查与设施维护,建立巡查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隐患整改落地见效;完善特殊群体学生帮扶机制,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学生、有基础疾病学生、单亲孤儿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重点人群清单,分类制定个性化教育引导方案,通过定期谈心谈话、开展心理疏导、完善“奖、助、贷、减、免、补”资助等措施,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克服暂时困难,以积极心态融入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严格把控学生外出审批、大型活动组织等重点环节流程,规范操作程序,防范各类风险事件发生;时刻紧绷安全之弦,聚焦影响安全稳定的重点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落实,持续跟踪问效,确保每个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大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完善“六项举措”,打造平安校园
建立“日—周—月—季度”安全排查机制,健全“日常检查—专项整改—实操演练—风险防范”闭环管理模式,确保校园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坚持每日开展宿舍安全巡查,重点检查违规电器使用、消防通道畅通、门窗锁具完好等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当场督促整改,从源头铲除风险滋生的土壤;坚持周一全校辅导员工作例会制度,集中总结一周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部署下一周重点任务,压紧压实安全管理责任,不断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持续性、实效性;坚持周五班情分析会制度,由辅导员牵头,全面梳理学生思想动态、出勤情况等,分析潜在问题,制定应对策略,确保班级管理无死角、无盲区。严格落实周五学生去向统计与反馈制度,精准掌握学生周末离校、留校及外出活动情况,建立外出学生“去向登记—家长知情—返校销假”全流程跟踪机制,杜绝失联失管风险;坚持每周对教学楼、图书馆、食堂、体育场馆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完善“排查—反馈—整改—复查”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安全监管无盲区、责任落实无死角;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安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涵盖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防诈骗等方面,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应急演练等形式,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坚持每季度召开安全稳定工作专题会议,总结工作,找准问题,分析形势,研判风险。结合季节变化特点与大学生实际,研究制定下一季度安全工作重点及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校园安全工作始终与季节变化和学生需求同频共振,着力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全链条、多维度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曾伏虎)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