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贸学院实践团赴梦祥银创小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网讯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行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传承弘扬工匠精神。7月3日,郑州经贸学院智慧制造学院“匠心智造 非遗传承”实践团赴新密市来集镇梦祥银创小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研”——深耕银艺初探,深悟非遗精髓
7月3日,实践团成员顺利抵达梦祥银创小镇。首站来到集展览、教育、研究功能于一体的梦祥银宫博物馆——这座跨越古今、融汇中外的文化殿堂,馆内设6大展厅,藏有上千件珍贵文物,系统展陈了历代中国银饰、银器的经典之作。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成员们漫步展厅,细细观赏器物上精美细腻的纹饰与质朴本真的色泽,在银器制作的精妙工艺里触摸历史的厚重,在每件藏品的故事中梳理白银发展的脉络,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深入探究银制品的生产奥秘,实践团随后走进白银智能车间,实地探访产品从设计到成型的全流程。在银饰制作区,“一锤一錾一匠心 一师一界一乾坤”的标语格外醒目:錾刻工艺在银器表面雕琢出细腻如丝的纹理,掐丝工艺将细丝勾勒得精巧灵动,点蓝工艺让色彩在釉料中流转生韵,珐琅工艺更将器物装点得精美绝伦……每一道工序都令成员们惊叹不已。然而这般精美背后,是工匠们指腹磨破、老茧层叠的付出。一位深耕行业十余年的老师傅坦言:“没有这层层老茧,哪能敲打出纹路清晰、肌理分明、质感十足的器物?看着自己亲手打磨出的新饰品,心里才叫踏实。”此情此景,让实践团成员真切体会到“守”艺人精益求精的坚守,更读懂了大国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活动尾声,团队走进梦祥党建室,通过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了解了企业发展历程中浸润的红色基因,深切体会到党组织在企业成长壮大中的引领力量。
实践团成员进行参观
“学”——践学非遗技艺,弘扬工匠精神
7月3日,实践团于非遗体验馆开展实践体验。錾刻现场,非遗大师演示錾刻全流程,成员围聚逐道观摩工艺细节,感受古人智慧,体悟匠人匠心的文化传承。錾刻过程中,成员在非遗大师指导下,结合专业特色与个人风格开展银饰艺术创作,依绘画图案于银片运用錾刻技艺,伴着一锤一锤的敲击声,陆续完成錾刻手工艺品。随后,实践团分小组开展点蓝技艺体验,成员充分释放创意、结合专业知识,绘出个性鲜明、逸趣横生的图案。最后,成员跟随编织老师学习手链编织,从选线、打结、穿引学起,初始手法略显生涩,经指导逐步掌握,体悟非遗匠心。此次非遗体验中,成员不仅对非遗技艺精髓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更推动传统与创意融合、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专业特色与个人风格融合,在研习传统文化中深切感悟“工匠精神”传递的坚守初心、执着追求。
实践团成员学习非遗技术
实践团成员成品展示及合影
“传”——非遗大师进课堂,匠心传承润童心
7月4日,实践团深入银宫博物馆与工厂一线,以非遗传承为主题展开专项采访实践。上午,成员们先后拜访第六代非遗传承人刘晓锰师傅与5位一线产业工人,围绕梦祥银特殊锻造技艺传承、产业工人代际故事及企业助残就业实践展开深度交流,从技艺脉络到从业心得,从坚守细节到行业温度,深切体悟到匠人们专注笃行、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午后则以座谈形式,与金银器制作技艺(新密银饰锻制技艺)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梦祥纯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杰石展开对话,聆听其讲述品牌从初创到成长的生动历程,感受创业初心的炽热。返乡后,实践团成员将学习到的非遗文化知识、工匠精神、结合暑期安全知识对小朋友们展开宣讲,在思想碰撞中进一步深化非遗传承、弘扬工匠精神。
实践团成员进行采访
实践团成员进行宣讲
“联”——校企共探传承路,合作赋能启新篇
7月5日,实践团成员于梦祥公司二楼会议室举行校企交流会,双方围绕非遗传承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展开深入探讨,一致认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接触非遗的宝贵机会,更为校企深度合作奠定基础。会上,实践团与梦祥银创小镇协商长期合作,成功挂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随后,实践团成员对全国巾帼文明岗代表路英霞进行专访,路董事长寄语青年:“要持续学习,以专注带动身边人深耕一件事。”
挂牌仪式及访谈
合影留念
智慧制造学院“匠心智造 非遗传承”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既让师生深切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非遗魅力,更坚定了团队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未来,学院将持续引导师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悟“两个结合”核心要义,探索工匠精神与专业学习、人才培养融合的育人路径,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新动力。(郑州经贸学院供稿)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