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深耕产教沃土,青春力量赋能智造升级——郑州经贸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纪实

来源:河南高校资讯网     时间:2025-07-16    阅读:

  本网讯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走深走实。郑州经贸学院智慧制造学院“智造赋能,创新引领”实践团于7月2日至6日携手华尔科技集团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实践团以“工业设计赋能产业升级”为主线,完成从企业认知、需求调研到产品创新的全过程实践,用青春智慧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一、产教融合启新篇:基地授牌搭建协同育人平台

  7月2日,实践团抵达华尔科技集团,开启“沉浸式”企业认知之旅。在华尔科技集团副总张荣波、服务中心助理孙燚的讲解下,师生们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历程与核心业务,走进生产车间观摩医疗设备生产线,直观感受工业制造的严谨流程。随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企业荣誉墙前举行,智慧制造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俊杰致辞时强调基地将为学生提供真场景、真问题、真项目的实战平台,打造行走的产教融合实践课。该基地的建立标志着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教育链与产业链精准衔接奠定基础。

  在产品研发交流环节,实践团围绕单人座舱B方案展开优化设计,组建设计建模、产品调研、宣讲报告等专项小组,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推动项目落地。师生们结合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从用户需求分析到技术可行性论证,实现“把作业写在生产线上”的实践突破。活动尾声,师生们开展工厂车间公益清扫,以劳动实践延伸产教融合的人文维度。

企业参观及基地授牌

  二、调研攻坚谋创新:工业设计解构产业升级密码

  7月3日,实践团聚焦工业设计赋能产业升级主题开展主题宣讲,构建“理论宣讲—调研实践—成果转化”闭环工作模式。上午9时,主题宣讲会上,实践团学生代表郑豫以苹果、小米、戴森等企业为例,系统阐释工业设计通过产品创新、品牌增值推动产业升级的路径,企业工程师王恒从产品生产实际出发,为设计方案提出落地性建议。实践团指导老师黄林诗总结时强调,同学们的宣讲呈现了工业设计在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层面的思考,而企业的宝贵意见精准对接了工业设计赋能产业升级的核心痛点,更为我们打通了从理论到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

  午后,实践团启动全链条设计调研,分为市场调研、竞品分析、用户调研三组,围绕微压氧舱单人座舱B方案展开攻坚。市场组剖析行业趋势,收集消费者功能偏好数据;竞品组解构国内外同类产品设计差异;用户组通过场景模拟挖掘潜在需求。下午17时,调研成果汇报会召开,实践团学生代表张祥圳展示的需求图谱与设计构想获企业负责人高度评价。实践团指导老师胡永琳总结时强调,今天的活动是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学生通过解决企业真实问题,实现了从知识接受者到价值创造者的转变。团队完成的高质量产品调研报告,为企业产品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这正是“三下乡”社会实践“五个一”任务的有力践行。

企业宣讲及成果汇报

  三、智造实践结硕果:三维建模推动创新成果落地

  7月4日,郑州经贸学院工会主席、校长助理杨德明一行实地考察华尔科技集团实践基地。杨德明充分肯定了“把课堂搬进车间”的实践模式,强调要打造“真场景、真项目、真实践”的育人平台,为河南制造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设计提案环节,实践团突破常规手绘流程,将原计划的手绘效果图环节升级为三维建模与渲染,7款融合人机工程学与美学设计的方案惊艳亮相。

  下午16时,校企双方就以上设计方案召开设计提案评估会,华尔科技集团工程师韩配见从技术可行性、生产成本等维度提出“优化舱体密封工艺”“降低模具开发成本”“强化受众群体适应性设计”,明确“功能优先、成本可控”的优化方向。实践总结会上,实践团成员田德水分享感悟:“从车间参观到数字建模,每一步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校领导考察及提案评估

  四、研思拓进结深果:协同深化筑牢育人根基

  7月5日至6日,实践进入第二个校内总结阶段。实践团返校后立即召开实践中期研讨会,系统梳理前期企业实践成果并部署阶段任务。团队成员分工协作,重点推进四项核心工作:一是深化微压氧舱创新提案的二次创作,基于企业评估建议优化技术细节与美学表达;二是凝练调研数据与攻关过程,撰写形成结构化调研报告;三是整合实践纪实,完成多篇新闻稿件与宣传文案;四是同步制作成果展示材料,包括设计方案可视化文件及实践纪实影像。

实践活动中期研讨会

  (一)分工协作精雕琢,成果深化见真章

  7月5日,实践团各分工小组围绕企业提出的创新痛点开展精准攻坚。设计建模组针对配色方案年轻化、底座结构适配性等核心问题,借助专业工具对方案进行迭代优化,重点提升产品外观与结构的适配性;产品调研组通过补充调研进一步验证跨产品提升点,丰富用户需求数据支撑;宣讲报告组则整合各小组成果,对二次提案 PPT 进行完善,系统呈现问题解决路径。各小组协同配合,推动实践成果向更贴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方向深化。

精准攻坚讨论现场

  (二)二次对接促落地,校企协同显实效

  7月6日,实践团通过线上会议与华尔科技集团开展二次提案对接,详细汇报了优化后的方案内容。企业技术团队对实践团的二次提案给予了高度评价,企业负责人表示,提案的部分创新点将作为重点议题提交企业内部技术研讨会进行专项评估,探讨其融入现有产品或未来新品的可行性,同时明确了持续协作的机制,推动实践成果从方案向实际应用转化,为未来更广泛的优化升级埋下了创新的种子。

  随着产品方案持续深化,实践团成员在跨学科协作中形成了“技术—市场”双轨思维。实践活动明确了未来实践应聚焦企业真实需求、强化“调研—诊断—协作—服务”闭环的方向,为高校实践机制的完善及校企长效合作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实践育人与服务企业的双重成效。

成果深化与二次提案

  此次智慧制造学院与华尔科技集团携手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递进式实践构建了“企业认知—设计赋能—成果转化”的产教融合闭环。实践团通过基地授牌搭建常态化育人平台,以工业设计调研破解产业升级痛点,最终以7款三维建模提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落地,既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完成从知识接受者到价值创造者的蜕变,也为企业提供了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技术方案。这种“把课堂搬进车间”的实践模式,不仅深化了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层面的双向赋能,更探索出一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以青年智慧驱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用产教融合实效书写高校服务社会的时代答卷,为河南省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此次实践充分印证了产教融合的生命力在于“真场景、真问题、真实践”,而青年学子的创新活力,正是激活产业升级与教育革新的双向动能。未来,这种 “行走的课堂” 将持续扎根产业土壤,让更多青春智慧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绽放光芒。(郑州经贸学院供稿)

合影留念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