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义诊团赴内蒙古林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时间:2023-07-27  阅读:次   |
42.9K

  健康义诊下基层 服务群众“零距离” ——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义诊团赴内蒙古林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广大医学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023年暑期,首都医科大学积极响应服务“京蒙协作”专项活动,组建“筑梦健康中国助力乡村振兴”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义诊团赴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开展送医送药活动。

  实践团成员包括来自首都医科大学12家附属医院的20名博士研究生,涵盖心内科、普外科、儿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等10余个科室,在林西县医院、林西县中医蒙医医院、统部镇中心卫生院累计诊疗患者1024人次,送药800余盒。

  聚焦民生健康,服务群众“零距离”

  “小朋友,你是哪里不舒服?告诉哥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22级小儿外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张志一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就诊的小朋友,让来就诊的家长和孩子赞不绝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22级小儿外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张志一为患儿检查

  虽然这是张志一第一次来林西,但多年前,他的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教授就曾参与援助林西县医院的建设。跟着老师的脚步来到林西,他想做的,就是把老师的爱心和专业继续传承下去。“早上还没下车,诊室外面就排上了长队,我觉得很感动,感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信任,还有被需要的感觉,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有个小朋友特别有礼貌,看完病之后,说谢谢叔叔,还要给我棒棒糖吃,感觉到被小可爱治愈了!”

  李大爷在看完病之后一直赞不绝口:“好,北京来的大夫真好,不仅说话语气温和,问问题也是有问必答,还很耐心地告诉我高血压的注意事项,真希望以后每年都能多来几次。”

当地患者接受实践团志愿者采访

  助力“三入三送”,服务“三人群”

  随着实践经验的逐年积累,以村镇、基层卫生院和小学为阵地,以医疗服务、卫生药品发放和健康教育为核心环节,以优先服务老人、儿童和特困人群为重点的“三入、三送、三服务”模式,已成为首都医科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助力民生健康的鲜明特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1级眼科学专业型博士研究生何海龙使用裂隙灯为患者诊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1级眼科学专业型博士研究生何海龙根据自己所学,对当地老年人常见眼病的诊疗给出了一些建议,并在与当地青年医务工作者的交流会上,将目前的前沿科学结合当地的诊疗困境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未来我也会尽自己所能为当地医院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医疗资源。”何海龙说道。

  打出长效组合拳,让健康支持可持续。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团成立伊始,校团委就建立健康宣教组,精选了附属医院的研究生及学生骨干参与其中,针对儿科常见病、心血管多发病、急救等多个专业方向进行健康普及。活动后,实践团将成果延续为校园常态化志愿服务,打造成为学校公益志愿品牌。

  林西县卫健委副主任温春来表示:“义诊队伍在诊疗的同时,和当地医生深入交流,交换诊疗经验,在当地建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重实践、建新功,在“无字书”中汲取奋进力量

  此次活动,当地组织义诊团成员探访林西博物馆,详细了解了林西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大井古铜矿文化、辽金元时期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文化艺术等。

  “每一段历史,每一件文物,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一张张直击心灵的图片,让我深深感受到在血与火的年代,烈士们艰苦奋斗的历程,感受到革命先辈对党忠诚、对革命事业敢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0级五年制眼视光医学专业牛羽凝说道。

  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均佩戴党员徽章和团员徽章,亮明身份,作出承诺,在实践中淬炼思想、增强本领、团结奋斗。

  聚焦民生健康,深入推进实践,已经成为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队伍组团立项的标准。

  在2023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启动周系列活动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周宏宇作为医疗项目团队代表真挚表达心声,“让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祖国的各个角落,赋能基层医疗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是所有医学青年共同的心愿”。

  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健表示,社会实践对于医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都医科大学将引领青年学子,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发扬“自找苦吃”精神,聚焦社会需求和百姓期待,继续提供精准而有温度的健康服务。(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通讯员 卢晨 刘俞祺)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