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三位一体”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一流课程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6-16  阅读:次   |
42.9K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势在必行。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一直十分重视推进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一流本科课程。本文是在2021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积极生命教育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MSZ020)基础上对“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一流课程进行的进一步探索。

  贯彻课程思政,聚焦人才培养设计一流课程

  为了突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重诊治、轻教育的倾向,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发展性教育为主、障碍性咨询为辅,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立足师范本色、服务职教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课程从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设计目标。知识层面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及大学阶段心理发展特征;技能层面让学生掌握自我探索、心理调适、心理发展和生涯规划等方面技能;自我认知层面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同时,学校积极贯彻课程思政,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成长中的心理困扰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团队精心设计了十大专题教学内容,分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综述、大学适应、自我认知训练、学习与创新训练、人际交往训练、应对挫折训练、情绪调控训练、个性完善训练、生命教育、爱情认知训练。每个专题均融入不同的思政元素,如在专题“心理健康教育综述”中融入“健康中国、幸福中国”理念,在专题“人际交往训练”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友善内容,在专题“生命教育”中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专题“应对挫折训练”中融入“长征精神”等,将心理健康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实现育心育德相统一。

  创新“三位一体”,动态考核建设一流课程

  十年磨一剑,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在不断探索中构建了“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一是借助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等平台,学生开展“五步法”互助型网络学习。第一步,观看视频,获得感性认识,了解必备的理论知识;第二步,学习教师自制课件或者学习资料,把握课程重难点;第三步,参与教师发起的线上主题讨论及自主留言提问,发表自己的学习观点和感悟;第四步,针对学生的提问,完成互助回答,并参与互助评分;第五步,完成章节测验,题型主要为选择题与开放性主观题,查看学习效果。线上互助学习,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二是开展体验式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为主、活动为主、优化为主、践行与体验、以人育人、以心育人、师生互动、共同成长。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拥有深度学习体验,通过“学、想、说、做”等环节,践行知行合一,深度激活教与学的积极性。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团体辅导法、小组讨论法、行为训练法、游戏辅导法、互动体验式、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感染力和实效性。三是开展实践教学,创新性地把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开发潜能,鼓励学生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提升团队凝聚力。

  为巩固学习效果,课程进行了“积极个人”课后延伸。通过开展人际链接、幸福三件事、日行一善等打卡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幸福感。集知识、体验与训练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力,让学生忙起来,真正获得能力的提升。

  为适应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打破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评分办法,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系统、动态的考核机制。重点考核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等的掌握。学生成绩构成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成绩包括观看全部教学视频并完成随堂单元测试、参与课堂交流区的讨论、期末考试三个考核指标。线下成绩从平时表现和期末考核两方面进行。线上线下成绩的评定方式均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结合。

  课程组对参加学习的15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认为,通过课程学习对自己所在宿舍、班级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占73%,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占89%,希望选修后续相关课程的占85%。一些学生反映学习课程后自己的心态比较积极、自信心增强、与父母感情加深了,表明“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效果较好。课程提出的全时空教学、全过程互动、全课程育人教学新理念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未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将进一步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增强课程育人效果,探索构建“课程+活动+生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曹玉)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