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师范学院 弘扬创新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4-03  阅读:次   |
42.9K

  培育时代新人需要弘扬创新精神,突出创新精神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凸显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征、精神脉络,让学生做一个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志气、创新担当的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本文系2021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校创新文化育人内涵剖析与实践探索研究”(21D116)的阶段性成果。

  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黄冈师范学院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让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贯穿高质量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年来,学校结合时代特色和学校校情,每年推出十大改革项目,通过改革推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工作创新。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立足改革,连续三年分别谋划“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体系改革、“协同育人”机制改革、“立德树人”机制改革。先后出台《黄冈师范学院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黄冈师范学院阳光助学基金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以示范中心标准重新建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与黄冈市教育部门联合成立黄冈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院,对黄冈市33所中小学校授予黄冈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院工作站,着力构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体系研究平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联通、人员沟通、资源互动,实现决策共谋、成果共享。建立“大学工”育人机制,整合学校多个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共召开学工联席会议10余次,交流探讨并解决问题100余项。建立校院两级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弘扬学生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监督和管理,实现师生共谋、共建的良好格局。把满足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创新的落脚点,把“以生为本”作为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

  弘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近年来,学校注重激发学生思想追求、组织学生批判创新、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积极弘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首先,激发学生思想追求。学校积极激发学生内在的科学精神潜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具有创新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时代新人。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办读书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评选等各类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思想追求,变成强大精神动力。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进而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不畏险难、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的时代新人。其次,组织学生批判创新。学校通过举办辩论赛、研讨会等具有文化底蕴的精品活动,挖掘科学精神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在批判创新中勇于探索,在批判创新中孕育出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凝练思想,得到共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在不断批判创新中进行和发展,批判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在批判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进而推陈出新。再次,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学校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实际,引导学生明确科学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增强科学研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科学研究活动和发明创造活动,支持学生参加产学研工程,使学生更好地在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等活动中感悟、认同、践行和弘扬创新精神,成为具有远大科学抱负、强烈创新精神的青年创新人才。

  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近年来,学校通过发扬学生首创精神、促进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自我奋起,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首先,发扬学生首创精神。自学校2022年5月成功入选国家教育部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单位以来,充分尊重学生首创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力,鼓励学生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创新驿站建设、管理模式。让学生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和参与创新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类比赛,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引导学生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次,促进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非常重视课程思政,通过学分制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通过用科学家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事迹和精神来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营造创新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形成创新价值观,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激发学生蕴藏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再次,激发学生自我奋起。学校以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精神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自我奋起”精神。每年组织新生观看学校师生自编自演的大型原创音乐舞蹈史诗《大别山红色薪传》剧目和大型校园黄梅戏音乐剧《霜天红烛》,感受学校红色资源展示馆、陈潭秋故居、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故居、麻城烈士陵园等地的红色文化精髓,让学生在红色实践活动中赓续红色血脉,在自我奋起中自主创新,积极将自我奋起的内在精神动力转化为自主创新的外在行为习惯。(余晚霞)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